省份 | 2016年前三季度GDP增速 | 2016年上季度GDP增速 | |
1 | 重慶 | 10.7% | 10.6% |
2 | 貴州 | 10.5% | 10.5% |
3 | 江西 | 9.1% | 9.1% |
4 | 天津 | 9.1% | 9.2% |
5 | 安徽 | 8.7% | 8.6% |
6 | 福建 | 8.4% | 8.3% |
7 | 青海 | 8.2% | 8.3% |
8 | 江蘇 | 8.1% | 8.2% |
9 | 河南 | 8.1% | 8.0% |
10 | 湖北 | 8.1% | 8.2% |
11 | 寧夏 | 8.0% | 7.9% |
12 | 新疆 | 7.9% | 8.0% |
13 | 雲南 | 7.6% | 6.6% |
14 | 湖南 | 7.6% | 7.6% |
15 | 浙江 | 7.5% | 7.7% |
16 | 四川 | 7.5% | 7.5% |
17 | 山東 | 7.5% | 7.3% |
18 | 甘肅 | 7.5% | 7.8% |
19 | 海南 | 7.4% | 8.1% |
20 | 陜西 | 7.3% | 7.2% |
21 | 廣東 | 7.3% | 7.4% |
22 | 內蒙古 | 7.1% | 7.1% |
23 | 廣西 | 7.0% | 7.2% |
24 | 河北 | 6.8% | 6.6% |
25 | 北京 | 6.7% | 6.7% |
26 | 上海 | 6.7% | 6.7% |
人民網北京10月28日電 近日,各省份陸續公佈今年前三季度經濟運作情況。據統計,截至10月28日上午9時,全國至少已有26個省(區、市)公佈了當地前三季度GDP數據。官方暫時未公佈數據的有吉林、遼寧、黑龍江、山西、西藏等5省區。已公佈相關數據的26個省份中,有24個省份前三季度的GDP增速高於全國增速,有9省份增速與上半年相比有所回升。
24省份增速高於全國水準 渝黔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
國家統計局19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産總值(GDP)52997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
與全國相比,目前已公佈前三季度經濟運作情況的26個省(區、市)中,除北京、上海以6.7%的增速與全國增速持平外,其餘24個省份前三季度的GDP增速均超過了全國水準。
其中,重慶以10.7%,高於全國4個百分點的增速位居第一位。貴州、江西、天津緊隨其後,貴州前三季度的GDP增速達到10.5%,江西和天津均為9.1%。
9省份增速較上半年回升 雲南回升幅度最大
與當地今年上半年GDP增速相比, 26省份中,重慶、安徽、福建、河南、寧夏、雲南、山東、陜西、河北等9地前三季度的GDP增速出現回升。其中,雲南回升幅度最大,雲南前三季度GDP增速7.6%,較上半年提高了1個百分點。
天津、青海、江蘇、湖北、新疆、浙江、甘肅、海南、廣東、廣西等10地前三季度GDP增速較上半年出現回落。海南比上半年回落了0.7個百分點,甘肅0.3,浙江和廣西比上半年回落了0.2個百分點,天津、青海、湖北、廣東、江蘇、新疆比上半年回落了0.1個百分點。
此外,貴州、江西、湖南、四川、內蒙古、北京、上海7地今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速則與上半年持平。
多地部署衝刺四季度 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目標
近日,各地相繼召開會議,安排部署第四季度經濟工作。多地表示,要加大工作力度,全力衝刺四季度, 確保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
福建表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提出了促進有效投資,堅持一手控房價、一手去庫存,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等要求。陜西強調,要看到經濟全面向好的基礎仍不穩固,宏觀環境下行壓力較大,必須進一步正視困難,提振信心。同時提出,要突出抓好大力推進工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認真貫徹工業穩增長21條措施,狠抓企業降成本和省內産業配套,保持全省工業穩定發展等6項工作。
前三季度GDP增速較上半年回升幅度最大的雲南也指出,全省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必須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並提出要狠抓重要改革推進,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推進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
此外,尚未正式公佈三季度GDP數據的東北地區和山西等地經濟運作情況也備受關注。上半年,黑龍江、吉林、遼寧、山西4地GDP增速分別為5.7%、6.7%、-1.0%、3.4%。10月19日,遼寧省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指出,從前三季度經濟運作情況來看,遼寧經濟發展的品質和效益不斷提高,促進經濟平穩增長的因素正在不斷聚集,但仍面臨著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山西近日召開的省委常委會議透露,三季度經濟運作態勢明顯向好,帶動前三季度經濟增長達到4%,好于上半年、也好于預期。但強調要清醒看到,當前山西經濟仍未走出改革開放以來最困難的時期,要堅持轉型發展方向,更有信心、更加有力、更有針對性地做好經濟工作。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