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權威人士談人民幣匯率波動:不存持續貶值基礎

2017年01月13日 10:25: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原標題:權威人士談人民幣匯率波動 不存在持續貶值基礎

  中新網北京10月28日電(種卿)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27日公佈的數據,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7736元,繼前一日短暫上調後,再度下跌31個基點,處多年來低位。

  針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幅的加大,多位權威人士接連發聲表示,造成此輪波動的主因,是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推動美元走強,但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表現穩定,未來人民幣匯率不存在持續貶值基礎。伴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速推進,未來人民幣的外匯市場會更加市場化。

  人民幣對美元緣何走弱?

  ——美聯儲加息預期增強是主因

  10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走跌。

  “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弱,主要是由於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推動美元匯率走強。”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在21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説。

  據王春英介紹,截至10月20日,美元指數當月累計上漲3%,受此影響全球主要發達和新興市場貨幣普遍下跌,超過100種貨幣對美元有不同程度的貶值。歐元、英鎊和日元對美元匯率累計分別貶值2.8%、5.6%和2.5%;同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和境內外市場匯率累計分別下跌0.8%、1%和1.1%。

  由此看來,“人民幣匯率跌幅在全球範圍內並不大”,王春英説,雖然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有所貶值,但對一籃子多邊匯率升值。

  波動幅度大不大,還要對比來看。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剛近日撰文表示,“從較長時間段看,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彈性進一步增強,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保持了基本穩定,波動率小于絕大多數儲備貨幣,更是遠小于新興市場經濟體貨幣。”

資料圖。

  資料圖

  人民幣匯率未來怎麼走?

  ——不存在持續貶值基礎

  易綱強調,中國經濟增速保持在6.5%至7%,經濟增速在世界範圍內處於最強勁之列。因此,人民幣匯率將繼續在合理均衡的水準上保持基本穩定,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

  今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成為SDR(特別提款權)籃子貨幣之一。易剛直言,“SDR對於穩定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其使用正逐步擴大。”

  另一方面,加入SDR一籃子貨幣也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重要一步,伴隨人民幣市場化進程的同步加快,在一定範圍內的匯率浮動或將成為常態。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幅度的加大是一種趨勢性變化,人民幣已經是第二大經濟體,相應的我們可以接受更加市場化的匯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吳慶表示,匯率市場是我國市場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我們需要接受一個現實,就是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可能還會出現這種升降,一方面要接受一個更加市場化的匯率;另一方面,也因為美元自身不是非常穩定。

  吳慶稱,在匯率方面,未來人民幣的外匯市場會更加市場化,市場的供求將在匯率的決定上起到更大的作用,不必過多的擔心變化,這個變化帶來的衝擊是有限的,好處卻是很大的。

資料圖:5月6日,山西太原,銀行工作人員正在清點貨幣。 中新社記者 張雲 攝

  資料圖:5月6日,山西太原,銀行工作人員正在清點貨幣。 中新社記者 張雲 攝

  對資本流動影響幾何?

  ——跨境資金流出壓力總體有所緩解

  人民幣匯率波動,時常會引發市場對於跨境資金流向的猜想。而來自央行的數據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我國跨境資本流出壓力總體呈緩解態勢。

  據王春榮介紹,從銀行結售匯數據看,2016年一季度逆差1248億美元,二、三季度逆差較一季度明顯收窄,第二季度是490億美元,第三季度是696億美元。從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看,前三個季度的逆差分別為1123億、565億和855億美元,其中,涉外外匯收付款在一季度為逆差366億美元,第二和第三季度轉為順差107億和176億美元。

  當前,有助於我國跨境資本流動保持基本穩定的根本性因素沒有改變,包括我國經濟增速在全球範圍內仍處於較高水準;財政狀況相對良好、金融體系總體穩健、經常賬戶持續順差、外匯儲備依然充裕。”王春英稱。

  談及人民幣加入SDR對跨境資金流動的影響,王春英預計,“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後,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的規模和開放度將進一步提高,雙向流動、基本平衡的格局將有新的支援因素”。下一步,外匯局將繼續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完善跨境資金流動的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加強對跨境資金流動的統計監測和分析預警,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底線,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完)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