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北京居住證,離農民工有多遠?

2017年01月13日 10:25:42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編者按

  自廣州積分入戶政策、上海居住證轉戶口政策之後,北京實行的居住證制度讓更多到大城市務工的外來人員看到了融入城市的希望。然而,實行不到一個月,很多想要辦理北京居住證的外來務工者都反映,辦理難度大,各項準備材料卡殼。如何讓居住證制度離農民工更近,是值得社會思考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年齡不超過45周歲,可加幾分?每連續繳納社保滿1年積幾分?如果有一個本科學位,可以加多少分?……這是北京市積分落戶政策出臺後,微信朋友圈開始流行的一套考題。一項項勾選下來,最終將得到在北京落戶的積分。

  10月1日起,北京市正式實行居住證制度,將原有的“暫住證”升級為“居住證”。這不僅是來京人員獲取重要公共服務的牌照,更將成為參與北京積分落戶的必要條件之一。 作為戶籍制度改革的嘗試,“積分落戶”和“居住證”受到了外來務工人員的青睞。從居住證申領開放當日起,他們就遭遇了“一號難求”等狀況。然而,排隊時間長、辦證現關卡、存在尋租等等不便利現象卻也引發思考:居住證推出後是否符合預期,怎樣保障外來務工人員享受這項政策紅利,尤其是如何為農民工市民化保駕護航?

  隊伍中難見農民工身影

  “資源稀缺,所以要搶先上車!”10月22日下午3點,《工人日報》記者在朝陽區六里屯派出所看到了正在填寫《居住證申請表》的吳靜芳,她前面還有十幾號人正在排隊等待辦理申請手續。來自江西農村的吳靜芳已在北京打工8年,她想要成為第一批居住證獲得者。

  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一個申請的辦理時間大約10多分鐘,時間主要花在資訊錄入和材料審核上,每天大約能處理50個~60個申請。”這與人數多、網路不穩定、業務人員操作不熟練、辦理機器少、審核資料時間長等都有關。

  吳靜芳説能排上號並且只要等兩個小時,已經算是很幸運的。她告訴記者,六里屯算是流動人口不多的,在大興、通州、昌平等外來人口集中的地方,都要淩晨去排隊。

  10月23日早上7點50分,《工人日報》記者在昌平區回龍觀派出所看到,儘管門口的通知提示寫著:“因辦理的人員較多,需在工作日前來辦理預約手續。”但依然還有人在拿著小板凳排隊。其中一個排隊者向記者介紹,他的暫住證當天到期,但這裡的預約已經排到了11月中旬,所以他要等9點開門後“碰一碰運氣”。

  據了解,居住證目前有兩種辦理情況:暫住證在有效期內且滿6個月的,可以帶相關資料去居住地派出所辦居住證,符合條件的將於15天內拿到證件;如果沒有暫住證,需要在居住地流管站辦理北京市居住登記卡,並且滿6個月之後,才可以辦理居住證。 而據北京市晨光社區警務工作室的工作人員介紹,居住登記卡也同樣“緊俏”:“你得早上7點來排隊,來晚了就沒號了。要是不著急可以下個月過來,到時機器多了辦起來就快了!”

  “一號難求”甚至催生了網上的高價代辦業務。記者以諮詢者身份向淘寶賣家詢問代辦居住登記卡手續,對方直接開出了700元一個人的高價,“提前一天預約,我聯繫裏面的人要號,你只要帶上身份證和照片過來,其他證明我可以幫你準備。”這位淘寶賣家表示,他有關係確保客戶能辦上,而且手續簡單。 然而無論是在申領居住證的派出所還是領取居住登記卡的社區流管站,記者都沒有見到傳統意義上農民工的身影,記者採訪了六里屯派出所附近幾家露天水果攤位的農民工商販是否計劃辦理居住證,得到的回答幾乎是一樣的:沒有這個打算,耗費精力又辦不上,主要是開不到需要的證明。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