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香港反對派紐西蘭求援遇冷 港前議員:去國外搖尾乞憐

2016年10月22日 09:46:02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淩德 甄翔】被視為香港反對派頭目的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和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原定週二與紐西蘭副總理英格利希見面,卻在頭天晚上被通知安排取消。英格利希21日親自證實了這個消息,稱這樣做是考慮到“外交敏感性”。近年來,陳方安生和李柱銘不時去外國“唱衰香港”。這一次,二人前往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希望兩國在香港事務上説説話。有香港媒體稱,二人在外國遭冷遇不是一次兩次,仍厚著臉皮到處跑是自取其辱,敦促相關泛民人士自重,不要再做傷害國家主權和港人利益的事。

  這是陳方安生與李柱銘繼兩年前訪問美英後,再次結伴出訪。二人于7日啟程,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行程長達13天。在訪澳期間,他們除與澳外長畢曉普會面外,還出席澳議會外事委員會聽證會,陳述所謂捍衛香港自治,敦促澳政府向中國政府表態,為“香港受威脅的公民自由”發聲。陳方安生在接受《雪梨先驅晨報》等澳媒採訪時,聲稱此行還想提醒澳大利亞政府在與中國中央政府打交道時要吸取香港的教訓,警惕中共滲透。

  然而在紐西蘭,兩人卻吃了閉門羹。英國廣播公司(BBC)21日報道稱,紐西蘭副總理英格利希取消了同陳方安生和李柱銘的會面。他在一份郵件聲明中説,在預約時間的前夜決定取消會面是因為“外交敏感性”。英格利希21日稱,他收到了來自外交部的建議,強調紐西蘭和中國的特殊關係。

  “在對待中國的問題上,紐西蘭最近表現得比鄰國澳大利亞更加謹慎,有意避免激怒中方”,英國路透社21日評論説,新澳兩國在對華出口方面存在著激烈的競爭。中國在2008年成為紐西蘭最大貿易夥伴,雙方簽署實施了自貿協定。紐西蘭是和中國簽署自貿協定的首個西方國家。截至今年6月,紐西蘭對華出口額已達121億紐西蘭元(約合586億元人民幣),相當於該國出口總額的17%。

  李柱銘告訴路透社,這次是他第一次遇到在最後關頭被取消會面的情況。在接受香港電臺採訪時,陳方安生用“失望和驚訝”形容自己的感受。她仍不死心地喊話稱,“紐西蘭作為一個民主國家和中英聯合聲明的支援者,應密切注視香港的民主發展”。

  本週早些時候,紐西蘭工黨議員席勒會見了李柱銘和陳方安生。路透社援引他的話説,中方官員曾與他接觸,對這一會見表達關切。席勒抱怨説,“因為另一個國家施加壓力而取消一次會面不符合紐西蘭的利益”。

  “外交部對到訪客人給出建議的情況並不少見”,紐西蘭廣播電臺(RNZ)21日報道稱,英格利希否認紐西蘭因受到中國壓力而取消會晤。他説,自己被告知,這場會面會讓正在北京進行訪問的外長麥卡利分散精力。18日,中國外長王毅與到訪的紐西蘭外長麥卡利會談後共見記者時表示,雙方一致同意要堅持互信、互利原則,使兩國關係在高水準的基礎上取得更大發展。路透社21日報道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當天的例行記者會上沒有對此事作出評論,稱不了解有關情況。

  “德國之聲”報道稱,兩年前,陳方安生和李柱銘曾前往英國,與時任副首相剋萊格會面。兩人表達了對中國中央政府對香港行使權力的憂慮,並要求英國承擔起對香港民主發展的“義務”。隨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表態説,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政,中國政府堅決反對任何外部勢力以任何藉口插手干涉。

  香港《東方日報》21日評論説,在2000年出任政務司司長時,陳方安生也去過紐西蘭,當時受到當地政商界和學術界重要人物接待。但現在,她和李柱銘將主動引外國勢力干預香港視作“家常便飯”,近年借政改議題更是頻頻外出“求援”。不過,二人在外國遭冷遇已不是一次兩次。2014年7月,二人參加英國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舉辦的公聽會,大批香港的民主發展。但對方反應冷淡,還對其言論持懷疑態度,令二人碰了一鼻子灰。

  在接受香港媒體採訪時,香港前立法會議員林大輝説,香港回歸祖國已經17年,推動政改是“家事”,豈容別國説三道四!令人不解的是,為何至今仍有人接二連三到英國、美國“搖尾乞憐”“唱衰香港”?香港有言論自由,一家人內部意見有不合、出現“吵吵鬧鬧”絕對可以理解,但借助外國勢力干預香港內部事務,絕對是大錯特錯,大部分香港市民都不會接受和認同。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