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銘記長征史詩 砥礪復興鬥志

2016年10月19日 13:12:18  來源:宣講家網評論
字號:    

  80年前,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各路紅軍將士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堅忍不拔的頑強意志,突破層層封鎖、戰勝敵人、轉戰崇山峻嶺、穿越死亡禁區,歷時兩年,縱橫14省,行程6.5萬里,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譜寫出一部曲折激昂的壯麗史詩。今天,我們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不僅是為了弘揚英雄事跡、緬懷革命先烈,更要以發展的思維回顧過去、觀察現實、思考未來,更好地從長征史詩中汲取歷史經驗,用長征精神凝聚奮發的力量,砥礪復興的鬥志。

  長征雄辯地證明,解決中國問題必須依靠中國同志走中國道路

  毛澤東同志曾説:“現在全世界都説二萬五千里長征偉大,你們相信嗎?那是因為犯錯誤,不得不跑。”回望長征,誰會想到,這個實現紅軍戰略大轉移,奠定西北革命大本營,成為中國革命轉危為安關鍵的偉大勝利竟源於一系列錯誤造成的嚴重損失。“左”傾教條主義錯誤一方面迫使黨作出戰略轉移的決策,另一方面也使廣大黨員特別是指戰員開始認識到這些錯誤的危害。中央紅軍經湘江一戰從8.6萬人銳減到3萬多人的慘痛損失宣告了“左”傾冒險主義軍事指導的失敗,隨後召開的“通道會議”“黎平會議”“猴場會議”不斷批判錯誤思想,直到遵義會議一舉結束“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確立起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指導。在新的領導集體指揮下,中央紅軍四渡赤水,佯攻貴陽,疾行雲南,強渡金沙江、大渡河、嘉陵江,爬雪山、過草地,粉碎張國燾分裂陰謀,最終到達陜北。這些勝利的獲得,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結果,是中國道路、中國作風、中國氣派最鮮明的體現和最鮮活的證明,也是對矛盾同一性和鬥爭性關係、對事物曲折發展、螺旋式上升過程的深刻詮釋。

20090520050148771_副本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長征的路是共産黨人和紅軍將士用命拼出來、用腳走出來的,其中蘊含的思想、凝結的精神都已成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顛撲不破的真理。同樣,歷經百年滄桑、凝結無數仁人志士智慧和生命的中國道路既不是傳統的,也不是外來的,更不是“西化”,而是我們“獨創”的,是經歷了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覺醒,一次次實踐、一次次突破闖出來的。我們紀念長征,就是要銘記其中真理與偽謬、正確與錯誤曲折鬥爭的歷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念好馬克思主義這部“真經”,結合實際牢牢掌握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牢牢掌握和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決不數典忘祖、決不照抄照搬,決不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更好地用當代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長征有力地宣示,只有中國共産黨才能肩負起領導民族復興事業的歷史重任

  毛澤東同志曾説:“半殖民地的中國的各個社會階層和各種政治集團中,只有無産階級和共産黨,才最沒有狹隘性和自私自利性,最有遠大的政治眼光和最有組織性。”毫無疑問,長征是一場長時間的,全方位的考驗,極端的自然環境和社會條件,不僅檢驗個人的信仰、心智和意志,更審視著政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領導力、號召力、執行力和凝聚力。長征中,中國共産黨領導紅軍消滅反動武裝、建立革命政權、宣傳革命主張、播撒革命火種,使紅軍的英雄事跡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深入人心,用實際行動作了一次最廣泛、最深入的宣傳。長征中,中國共産黨勇於糾正自身錯誤,有效破除思想桎梏,獨立自主地尋求中國革命的解決方案,逐漸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領導集體,使黨內實現了思想和組織上的團結,使紅軍從被動走向主動,使黨從幼稚走向成熟,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中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長征中,中國共産黨在生死存亡的嚴峻形勢面前仍然把自己的命運同中華民族的命運聯繫在一起,把軍事上的戰略轉移同政治上的民族解放聯繫在一起,把奠基中國革命大本營的戰略方向同建立抗日戰爭的前進基地聯繫在一起,為奪取抗戰勝利、進而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打下堅實基礎。正因為黨的正確領導,長征才從被迫退卻轉變成希望進軍,才成為宣言書、宣傳隊和播種機,中國革命才轉危為安,進入一片新天地。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