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去産能取得實效 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後勁”十足

2016年10月17日 09:50: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原標題: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後勁”十足(熱點聚焦)

  10月13日上午,國家發改委在京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宏觀經濟運作情況並就熱點問題答記者問。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透露的資訊顯示,當前去産能取得積極成效、去杠桿工作積極穩妥進行、電力體制改革試點進一步擴大、食鹽價格將全面放開、促進創業投資相關政策得以細化。總體上看,目前中國宏觀經濟運作平穩,而各項深化改革措施正平穩有序推進,這無疑將為中國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增加“後勁”。

  去産能取得實效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去産能的進度備受海內外關注。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在發佈會上表示,近一時期,在發改委、工信部等相關部門的督促和有關企業的努力下,去産能工作進度加快並取得積極進展。截至9月底,鋼鐵、煤炭兩個行業退出産能均有大幅提高。

  針對近期煤炭價格上漲對去産能工作的影響,趙辰昕指出,1—8月份全國煤炭産量同比下降約10%,市場供大於求矛盾得到明顯緩解,企業經營狀況得到改善。不過,從供需形勢看,中國煤炭産能嚴重過剩、供大於求的趨勢沒有根本改變。當前出現的煤炭價格過快上漲,缺少市場基礎,也不可持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能源消費強度將有所回落,特別是隨著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快速發展,煤炭的市場需求很難有絕對的增長空間。”趙辰昕説。

  據介紹,在去産能方面,有關部門相繼提出了減量化生産、增減掛鉤、發揮先進産能作用等所有政策措施,推動煤炭行業安全生産和經營,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整體好轉。目前,中國通過全國性的減量化生産和治理違法違規建設控制了約10億噸産能,其中有一些是符合先進産能標準的煤礦。對這些煤礦而言,可以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有序釋放其産能。

  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強調,從長遠來看,通過統籌推進去産能,兼併重組、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優化佈局等重點工作,可以進一步減少無效供給,持續擴大有效供給,提高煤炭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經濟體制不斷優化

  供給側改革重點任務持續抓好的同時,一些重點領域的深層次經濟體制改革亦沒有懈怠。

  趙辰昕表示,在發改委牽頭的26項改革任務中,截至目前有25項已經出臺或會簽上報,1項正在按計劃抓緊推進。

  例如,在電力體制改革方面,為積極培育自主交易市場主體,向社會資本放開售電業務和增量配電業務,相關主管部門按照簡政放權的原則,實行以註冊制和信用監管為核心的售電公司準入制度,不設置行政許可,為規範售電側市場主體準入、促進配售電業務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時,主管部門還加快批復了寧夏、河北等地地方電力體制改革試點方案。

  再例如鹽業改革方面,現行《食鹽價格管理辦法》將自2017年1月1日起廢止,屆時將全面放開食鹽出廠、批發和零售價格。與此同時,價格放開後,國家將採取保障市場供應、建立健全食鹽儲備體系、強化市場監管等多種措施切實維護食鹽市場和價格基本穩定,切實保障食鹽市場特別是邊遠貧困地區和經濟欠發達邊疆民族地區普通食鹽穩定供應,確保不斷供、不脫銷。

  去杠桿不搞“一刀切”

  去産能穩步推進的同時,去杠桿亦平穩前行。

  例如,國務院近日印發的《關於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就明確了降杠桿的總體思路,即: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通過推進兼併重組、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強化自我約束、盤活存量資産、優化債務結構、有序開展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依法破産、發展股權融資,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推國有企業改革深化,助推經濟轉型升級和優化佈局,為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夯實基礎。

  對於“去杠桿可能造成經濟收縮”的擔憂,趙辰昕表示,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去杠桿就會引起經濟收縮。具體來看,有三點需要重視:

  一是去杠桿不會搞“一刀切”。對高杠桿、財務成本過高的企業當然必須要降低杠桿率;但對低杠桿、高成長性的企業可以根據需要適當增加杠桿。

  二是“穩增長”和“去杠桿”可以統籌。去杠桿的措施是綜合性的,比如盤活存量資産、優化債務結構、發展股權融資包括債轉股等等,都是在去杠桿的同時起到降成本、穩增長的作用。

  三是去杠桿是一個過程。實際操作中,在一定意義上是先穩後降,強調有序開展和統籌協調,而非一蹴而就。因此,在政策設計上不會讓去杠桿對經濟産生明顯的緊縮效應,在政策執行的過程當中也會努力避免對經濟的不利影響。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分析,去杠桿不是簡單地把貸款收回或不再發放新貸款,而要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措施。比如,對産能過剩企業兼併重組給予適當的金融支援,可以減少同質化競爭、培育優勢企業,從而達到去杠桿目的;再如,企業三角債問題凸顯,這就需要追根溯源,加快清理以政府、大企業為源頭的資金拖欠。

  鼓勵投資連續出招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中國經濟轉型時期的特點和需要,國務院還專門出臺了《關於促進創業投資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趙辰昕指出,這不僅體現了中國對創業投資發展的高度重視,而且是對創業投資作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和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資本引擎地位的充分肯定,為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指明瞭方向。

  事實上,對於目前創業投資面臨的突出問題,這份意見提出了許多新招和硬招。例如,針對創業投資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盲目跟風投資及炒作現象,該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強資訊披露和風險揭示,對不進行實業投資,助推投資泡沫及其他擾亂市場秩序的創業投資企業,將建立清查清退制度。同時,該意見還首次提出支援具備條件的國有創業投資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

  紮實的改革舉措與良好的轉型態勢,也讓觀察人士對中國經濟轉型充滿信心。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中國最大的發展潛力在於經濟轉型呈現出時代性趨勢,最大的優勢在於經濟轉型釋放出增長新動力,最大的迴旋餘地在於中國經濟轉型的空間仍然很大。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