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習近平説這樣釘釘子

2017年01月13日 10:26:1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10月11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八次會議時強調,“要注重評估改革推進效果,及時研究解決改革推進中的矛盾和問題,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此外,習近平還在多個場合都提到“要發揚釘釘子的精神”,用“釘釘子”形象地描繪出了共産黨人應有的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今天,黨建網微平臺帶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釘釘子精神”。

  如何釘釘子?

  早在2006年12月6日,習近平在《之江新語》專欄裏發表了一篇名為《抓落實如敲釘子》的短文,文中説:“抓落實就好比在墻上敲釘子:釘不到點上,釘子要打歪;釘到了點上,只釘一兩下,釘子會掉下來;釘個三四下,過不久釘子仍然會鬆動;只有連釘七八下,這顆釘子才能牢固。”

  樸素的話語,道出了一個意蘊深遠的道理,我們做工作、幹事業何嘗不是如此?找準方向、持之以恒、紮實用力,方能取得實效。

  “釘釘子”有四個步驟

  1 找準方向

  要牢牢把握改革正確方向,在涉及道路、理論、制度等根本性問題上,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須立場堅定、旗幟鮮明。

  ——2014年1月22日,習近平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時強調

  方向問題是根本性的問題。釘釘子,找準方向是第一位的,謀定後動才能贏得成功。

  同時,工作中要善於抓住關鍵、找準重點。習近平指出:“抓落實首先要抓到點上、以點帶面。要盯住事關全局的重點工作,把力量凝聚到點上,著力解決涉及全局的突出問題,以點帶面,推動全局,避免“撒胡椒面”式地這裡抓一下,那裏敲一點,淺嘗輒止、朝三暮四。”

  還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領導幹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始終堅持為人民謀利益的政績觀,在打基礎、利長遠的事上求真務實,真抓實幹,不搞脫離實際的盲目攀比,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真正做到對歷史和人民負責。

  2 持之以恒

  要真正做到一張好的藍圖一幹到底,切實幹出成效來。

  ——2013年2月28日,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屆二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到

  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屆二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講到:“釘釘子往往不是一錘子就能釘好的,而是要一錘一錘接著敲,直到把釘子釘實釘牢,釘牢一顆再釘下一顆,不斷釘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如果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結果很可能是一顆釘子都釘不上、釘不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揚釘釘子精神,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他指出,“我們要牢記一個道理,政貴有恒。為官一方,為政一時,當然要大膽開展工作、銳意進取,同時也要保持工作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一張好的藍圖,只要是科學的、切合實際的、符合人民願望的,就要一茬一茬接著幹,幹出來的都是實績,廣大幹部群眾都會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朝令夕改,那就什麼事情也幹不成。

  3 重在落實

  要抓實、再抓實,不抓實,再好的藍圖只能是一紙空文,再近的目標只能是鏡花水月。

  ——2014年2月17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説

  釘釘子要用實勁兒,釘子才能釘進去、釘得牢。為政之道,貴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要把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綱領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要求變為具體行動,關鍵在抓落實。

  幹事業不是做樣子,不是做表面文章,而在於腳踏實地把既定的科學目標、好的工作藍圖變為現實。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切實幹出成效來,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切忌等待觀望、裹足不前或自我陶醉、自我滿足,一刻都不能放鬆。任務一經確定,就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向前走,不斷積小勝為大勝。

  4 形成機制

  讓埋頭苦幹、真抓實幹的幹部真正得到重用、充分施展才華,讓作風飄浮、嘩眾取寵的幹部無以表功、受到貶責。

  ——2014年5月9日,習近平在指導蘭考縣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強調

  發揚釘釘子精神,還要建立規範的幹部考核評價體系,形成激勵幹部求真務實的有效機制,使那些重實際、説實話、務實事、求實效的幹部,不僅不吃虧,而且受到鼓勵、褒獎、重用;使那些做表面文章、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跑官要官的幹部,不僅撈不到好處,而且受到批評和懲處。只有這樣,才能使開拓進取謀發展、埋頭苦幹抓落實蔚然成風。

  習近平要求領導幹部腳踏實地、實幹苦幹,求真知、説真話、辦實事、求實效。他指出:“面對改革發展穩定的艱巨繁重任務,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一定要按照中央要求,牢記‘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積極進取,奮發有為,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習近平“釘釘子”的小故事

  在福州:倡導踐行“馬上就辦”

  1991年5月,習近平調任福州市委書記七個多月,福建日報的記者走訪了他。習近平告訴記者,他任職福州市委書記的幾個月時間裏,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調查研究上,走遍了全市8縣5區,每個縣至少跑五六個鄉鎮,每個區也都走了兩三個街道,有的縣跑了十多次。他説:“工作千頭萬緒,要辦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起步呢?我想,抓住群眾最關心的問題,群眾反映最強烈的事情,扎紮實實地辦幾件實事;而且要雷厲風行,説到做到,辦一件成一件,避 免形式主義,也不搞花架子。”

  在正定:“真刀真槍幹一場”

  1983年底,擔任正定縣委書記不久的習近平提議出臺了《中共正定縣委關於改進領導作風的幾項規定》,從6個方面要求正定幹部轉變衙門作風,抓大事、幹實事。之後在縣委工作會議上他又明確提出,“一定要樹立求實精神,抓實事,求實效,真刀真槍幹一場。衡量一個幹部的好與差,就是看他能不能辦實事,能不能打開局面。要堅決扭轉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唱高調、尚空談等假大空的惡習。”

  “真刀真槍幹一場”,正定幹部當年都親身感受到了這種實幹氛圍。王志敏給記者講了這樣一件趣事:上一任縣委書記馮國強,晚上經常加班,辦公室人員也跟著熬夜;習近平同志上任後,大家一度很高興,覺得換了縣委書記,該緩緩勁兒了吧,沒想到這位年輕的縣委書記加班更多、下班時間更晚。

  抓落實如敲釘子

  習近平

  之江新語(二○○六年十二月六日)

  抓落實是領導工作的一個基本環節,也是各級領導幹部的一項重要職責。決策部署作出以後,對廣大幹部特別是基層幹部來説,最重要的莫過於求真務實、狠抓落實。但在實際工作中也有的往往出現抓不具體、抓不到位、抓不出實效的情況。歸根結底,這是欠缺“真抓”的工作作風和“會抓”的本領方法。

  抓落實就好比在墻上敲釘子:釘不到點上,釘子要打歪;釘到了點上,只釘一兩下,釘子會掉下來;釘個三四下,過不久釘子仍然會鬆動;只有連釘七八下,這顆釘子才能牢固。這就説明,抓落實首先要抓到點上、以點帶面。要盯住事關全局的重點工作,把力量凝聚到點上,著力解決涉及全局的突出問題,以點帶面,推動全局,避免“撒胡椒面”式地這裡抓一下,那裏敲一點,淺嘗輒止、朝三暮四。其次,要一抓到底,常抓不懈。要一步一個腳印,步步為營,有板有眼,深入而持續地抓好落實,而不能滿足於會議開過了,文件發過了,嘴上講過了。同時,抓落實還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這就好比敲釘子也不能光憑著一股蠻力,逢墻亂釘,碰到容易脫落或者開裂的墻面時,還要想辦法修補墻面,打好敲釘子的基礎。抓落實也要根據本地本單位的實際加以貫徹落實,而不是依葫蘆畫瓢、搞照搬照套。總之,抓落實,就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狠勁,真正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抓出實效。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