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國辦:大城市落戶參保年限要求不得超5年

2017年01月13日 10:26:20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原標題:大城市落戶參保年限要求不得超5年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了《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指出,除極少數超大城市外,全面放寬升學和參軍進城的農村學生、長期在城市居住的農業轉移人口和新生代農民工等重點人群的落戶條件,省會及以下城市要全面放開高校畢業生等技能型群體落戶限制;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分類制定落戶政策,大中城市要減少落戶限制。

  落戶政策

  不得採取購房等方式設置落戶限制

  《方案》強調,要進一步拓寬落戶通道,全面放開放寬重點群體落戶限制。除極少數超大城市外,全面放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條件。以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入城鎮的人口、在城鎮就業居住5年以上和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以及新生代農民工為重點,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

  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以具有合法穩定就業和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連續居住年限等為主要依據,區分城市的主城區、郊區、新區等區域,分類制定落戶政策,重點解決符合條件的普通勞動者落戶問題。戶籍人口比重低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進一步放寬外來人口落戶指標控制,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

  此外,由公安部牽頭調整完善大中城市落戶政策。大中城市均不得採取購買房屋、投資納稅等方式設置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不得採取積分落戶方式。大城市落戶條件中對參加城鎮社會保險的年限要求不得超過5年,中等城市不得超過3年。

  省會及以下城市要全面放開對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職業院校畢業生、留學歸國人員的落戶限制。省會及以下城市要探索實行農村籍高校學生來去自由的落戶政策,高校錄取的農村籍學生可根據本人意願,將戶口遷至高校所在地;畢業後可根據本人意願,將戶口遷回原籍地或遷入就(創)業地。

  《方案》目標

  “十三五”期間,城鄉區域間戶籍遷移壁壘加速破除,配套政策體系進一步健全,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年均轉戶1300萬人以上。

  到2020年,全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45%,各地區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距比2013年縮小2個百分點以上。

  原則上要統籌推進本地和外地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實行相同的落戶條件和標準,確保城市新老居民同城同待遇。同時,要充分考慮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實施差別化落戶政策,賦予地方更多操作空間,鼓勵地方創造典型經驗。充分尊重群眾自主定居意願,堅決打破“玻璃門”,嚴格防止“被落戶”。

  居住證制度

  覆蓋全部未落戶城鎮常住人口

  在配套政策方面,要加大對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財政支援力度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建立財政性建設資金對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較多城市基礎設施投資的補助機制,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項目融資制度;建立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的維護和自願有償退出機制,確保落戶後在住房保障、基本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義務教育等同城同待遇,推進居住證制度覆蓋全部未落戶城鎮常住人口。

  呼籲多年的“同城同權”在《方案》中得到體現。例如,由教育部牽頭,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權利,要求各地區要確保進城落戶農民子女受教育與城鎮居民同城同待遇,加快完善全國中小學生學籍資訊管理系統,為進城落戶居民子女轉學升學提供便利。由公安部牽頭,推進居住證制度覆蓋全部未落戶城鎮常住人口,切實保障居住證持有人享有國家規定的各項基本公共服務和辦事便利。鼓勵地方各級政府根據本地實際不斷擴大公共服務範圍並提高服務標準,縮小居住證持有人與戶籍人口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的差距。督促各城市根據《居住證暫行條例》,加快制定實施具體管理辦法。

  ■專家解讀

  對北京現行積分落戶制度影響不大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未來五年“戶改居”的速度會加快這是肯定的。但由於各個地方的經濟發展形態不一樣,城市容量也不一樣,因此各省要根據本省的實際情況制定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就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而言,關於有序落戶的細則和操作規則已經出臺且比較清晰,此次《方案》出臺對其不會有太大影響。由於北京的特殊情況,5年內有關積分落戶的政策法規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動。

  對於戶籍人口比重低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進一步放寬外來人口落戶指標控制,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比如深圳,真正有戶籍的居民較少,很多有工作、有住房、有車的居民都沒有戶籍,像這種情況就應該放寬落戶的要求。2016年,深圳的目標是在冊戶籍人口達到405萬人。又比如300萬人口以下中小城市,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落戶方面應當限制少一些。

  需要注意的是,各地的居民落戶政策還是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有序推進,要避免出現巴西、墨西哥等國外城市的棚戶區現象,換句話説要避免發展中國家形成大面積的“流浪人口”。在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戶改居”推進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實現公共服務、社會福利的均等化,比如醫療、教育等資源,通過國家財政的轉移劃撥,加大對二、三線城市的投入力度,根據發展情況讓各地居民享受到同等待遇。

  京華時報記者賈婷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