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人的故事:他演繹了中國版的《辛德勒的名單》

2017年01月13日 10:26:25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42年前的10月9日,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中主人公的原型奧斯卡辛德勒逝世,二戰期間,他曾保護了1200名左右猶太人的生命,佔波蘭全部存活猶太人數量的一半左右。時至今日,每年仍有許許多多倖存的猶太人及其後代來祭奠他。

  “中國的辛德勒”,卻極少有人知道。

  這個人是一位外科醫術全才,二戰期間冒死解救猶太囚犯,被猶太人稱為“中國神醫”!

  拯救一個人的生命,也就是在拯救全世界 達豪集中營,1945年4月。

  此時,距離德國投降還有1個月的時間。納粹對大勢已去的現實心知肚明,開始大規模地虐殺集中營裏關押的犯人。

  當時,納粹黨衛軍獲知美軍正在慕尼黑周邊活動,便強令達豪集中營的6000多名囚犯離開此地,徒步前往南部。

  行進過程中,不少人因為無力繼續前行而死於毒打和槍口。所以,隊伍到巴伐利亞時,犯人僅剩下一半,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達毫死亡行進”。

  就是這支死亡行進隊伍裏,奇跡般地被救下40多個人,因為一位中國醫生——裘法祖!

  從德國慕尼黑大學醫學院畢業後,裘法祖留在德國從事外科醫生的工作。一個普通的早晨,裘法祖聽到護士一聲尖叫,他一眼望到街對面,就被慘象驚呆了。

  幾十個血肉模糊的人,在地上躺得七倒八歪,羸弱待斃,身上的集中營條紋囚服臟陋不堪。持槍的德國士兵包圍著他們,大聲吆喝著,“快起來!”

  雖然對納粹的惡行有所耳聞,但看到這樣的景象,憤怒的熱血一下衝上額頭,顧不上恐懼,他迎著納粹士兵走了過去。

  看到黃皮膚的中國人出現在救護隊伍中時,納粹士兵瞪大了眼。襲法祖大膽地迎上前去,鼓足所有勇氣,大聲喊道:“他們全都感染上傷寒,我們必須把他們帶走!”

  他瘋了嗎?周圍的人們驚恐地看著納粹士兵舉著槍來到這個中國醫生面前。然而,裘法祖並沒有後退。

  納粹士兵也知道自己的軍隊大限將至,於是無奈地揮揮手,居然妥協了!就這樣,40多名集中營犯人被裘法祖帶進了醫院,在幾名醫生、護士幫助下,犯人們被藏進了醫院地下室。

  儘管條件艱苦,外面危險重重,但在襲法祖的悉心治療和照料下,40名猶太人全部存活下來,直到戰爭結束,終於重獲自由。而據説,當時其他集中營的犯人大都沒有生還。

  “Whoever saves one life ,saves the world entire . ”這是《辛德勒的名單》裏的經典臺詞,意思是:拯救一個人的生命,也就是在拯救全世界。據統計,達豪集中營在最後的6年中,將31393人折磨至死。40人,在這其中算不上多大的數字,但是這個貌不驚人的中國年輕醫生,卻用醫者的良知和胸懷,用超越國界的人性力量,煥發出震撼人心的光輝。一雙手,改變了這40多個家庭的命運。

  這個歷史的謎團直到現在才慢慢解開,裘法祖因在拯救德國二戰大轟炸受害者、救助集中營猶太人的過程中具有突出貢獻,1985年,德國政府授予他“國家大十字勳章”。裘法祖也因此成為德國這項傳統榮譽制度史上第一位獲得勳章的亞洲人! 他説他有三個母親1946年底,抗日戰爭勝利的消息終於傳到了德國,裘法祖萌發了回國的念頭,因為那裏還有戰爭,那裏還在流血,為自由而戰的同胞,同樣需要他的手術刀癒合創傷。然而當時,裘法祖已經娶了一位德國妻子,生活已經非常穩定,有了孩子,還買了汽車和房子。

  “連孩子的奶粉都買不到,幹嘛回去?”得知他有回中國的念頭,許多朋友好意勸阻。他並不爭辯,坦然地退掉了洋房,賣掉了汽車,攜妻帶子回到了祖國。

  醫生也是戰士,只要祖國一聲召喚,醫生也能上前線!

  1952年,裘法祖參加抗美援朝醫療隊並任顧問,在長春軍醫大學救治志願軍傷員,不眠不休的手術臺前,有他不知疲倦的身影。

  1956年,他受聘為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教授,開展了一系列當時國內沒人敢做的複雜手術,為上百萬患者開闢生命之路。

  20世紀80年代,他主持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器官移植機構,主持的肝移植至今保持“手術例數最多”和“存活時間最長”兩項全國紀錄。

  新中國百廢待興,急缺醫學人才,裘法祖主持編寫了以五年制醫學教材為主體的50多种醫學教材,現在醫學教材中還能常見到他的名字。

  他還創辦《大眾醫學》雜誌,將自己總結出的一整套操作方法推廣到全國,為醫學科普做出巨大貢獻……裘法祖説:“我有三位母親,一位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一位是教育我的同濟,一位是我熱愛的祖國。”

  以生命相托的信任,理應贏得醫生親人般的赤誠

  裘法祖做手術有個特殊規矩:術前一定要親自清點每一件手術器械、每一塊紗布,一直以來,他的手術臺被認為是最安全的。極致嚴謹的醫風,與他從醫之初的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1940年,裘法祖為一位中年婦女做闌尾炎手術,術後第5天,這位病人突然死去。儘管屍體解剖沒有發現手術方面有什麼問題,但導師的一句話卻讓他記了一輩子。導師説:“裘,這是一位有4個小孩兒的媽媽。”

  裘法祖説,導師的這句話影響了他日後60年外科生涯的作風和態度。裘法祖的學生、我國著名肝膽外科專家吳孟超曾見過這樣一幕:裘法祖不顧自己的年邁,跪在病床旁邊,通過觀察病人導尿管中的小便流量,來診斷病情。他一生獲獎無數,但在眾多的獎項中,他最為認可的是2001年中國醫學基金會授予的醫德風範終身獎。電影中的辛德勒説:“這份名單代表著至善,這份名單就是生命,名單的週邊是一片美麗的港灣。”現實中“中國的辛德勒”説:“醫生治病,是將病人一個一個背過河去的。一個病人願意在全身麻醉的情況下,讓醫生在他肚子上劃一刀,對醫生是多大的信任啊。這種以生命相托的信任,理應贏得醫生親人般的赤誠……”

  希波克拉底誓言,在裘法祖心中,重於生命——從現在起獲得從醫許可,用我的良心和威嚴佈施醫術,我將超越任何種族、宗教、國籍、政黨,以及社會地位,只對病人履行我的義務,即使受到威脅,也絕不利用我的知識去做違背人道的事,即使受到威脅,在任何困難面前也絕不退縮,在任何槍口面前,也要保衛這片土地的和平!(記者:楊月 石倩穎(實習))

[責任編輯:盧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