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重陽 只是敬老的一個新開始

2017年01月13日 10:26:26  來源:晉城文明網
字號:    

  新疆網訊 重陽節,既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敬老節,又是我國法定的老年節。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重陽節之際,全國各地都廣泛開展了關愛老人慰問演出、愛老敬老志願服務、社區老年運動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可謂轟轟烈烈,讓尊老、敬老、愛老的氛圍空前濃厚。這一天,敬老院、孤寡老人家等,成為社會助老組織最熱衷的場所。這一天,是家庭子女、是遊子對父母最關愛的時間。

  然而,重陽一年一度,來得慢、走得快,今天熱熱鬧鬧、紅紅火火的敬老日,很快就會變成明天的秋風落葉黃。對於老人們來説,要等“今又重陽”,又成為一個365天的漫長等待。但我們要説,節日一年一度,敬老的熱情卻不能隨節日而去。重陽節是敬老的日子,更應該成為一年敬老的新開始,通過節日的紅火,讓全社會更懂得老人的尊敬,更理解敬老的意義,從這一天開始,讓敬老成為每個家庭和全社會的一種常態。

  每天都看央視的一則公益廣告,演繹的是人生的過程:先是襁褓中,被父母所愛,接著是牙牙學語、學走路、上學,成為翩翩少年、風華青年,再接著是步入社會,從為人子女到為人父母,從中年到老年、到被子女和社會尊敬的夕陽老人。人一生的成長幾乎都是變化在每一個瞬間,人的一生就是一個從被父母所養、到為子女所敬的不斷變化著的輪迴過程,看來令人思考。

  其實,敬老也是這樣一個輪迴的過程。人們常説,父母的今天,就是子女的明天,敬老就是敬自己。還有道:敬老當及時、盡孝不宜遲。的確,這些都不無道理。人生易老,從被人所養,到被人所敬,幾十年如白駒過隙。在生命的過程中,讓人時時感受的都是敬和被敬的濃濃親情。

  敬老從重陽開始,關鍵是人們要認識節日敬老的意義。重陽節是老人節,需要敬老,但節日敬老更多的是過程,真正的意義在於通過節日宣傳紀念,弘揚民族孝老傳統,引領社會敬老風尚,激發人們的敬老自覺。

  敬老從重陽開始,是時代的要求。現在,我國老齡化程度比較嚴重,據資料報告:60周歲及以上人口21242萬人,佔總人口的15.5%,65周歲及以上人口13755萬人,佔總人口的10.1%。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意味著敬老使命的艱巨,社會必須加大敬老投入,每個人必須更加擔當敬老義務。

  敬老從重陽開始,是情感的歸宿。敬老不能靠節日,實際上,老人最需的是平時一點一滴、和風細雨般的關愛,而非節日“疾風驟雨”和“一陣風”的關照。其實,老人們的要求也不高,對子女們來説就是能夠常回家看看,哪怕是隔三差五地打個電話。對社會來説,就是有個養老的好環境和基本保障,做到老有所樂,老有所醫。

  敬老是人類一個永恒的主題,無論于家庭子女、還是社會,都要成為一種常態。重陽節敬老,只是一個新的開始。但願火熱的重陽節過後,是全社會更殷實的敬老常態和良好風尚。(評論員 賈合祥)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