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網媒走轉改】重係"地球上的紅飄帶" 長征精神助推"小康"新征程

2017年01月13日 10:26:31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編者按:丙申金秋,共和國迎來67歲華誕,又逢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新中國,一路篳路藍縷,歷經艱難困苦,鑄就盛世輝煌。我們從哪來,到哪去?歷史見證了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奮鬥的目標和方向,不忘初心,四個全面開啟築夢新征程。昂揚的青春行進在路上,感受江山之錦繡,家國之和美,生活之斑斕,我愛你,中國!激情滿懷,揮斥方遒……在國慶之際,中國青年網特別推出“絢美國慶節幸福闔家親”系列報道,敬請青年網友分饗。

  “長征路上奔小康”大型主題集體採訪活動結束記者團合影。

  中國青年網北京10月6日電(記者 李川 張思怡)蜿蜒如巨龍的萬里長城舉世聞名,引無數中外遊客“不到長城非好漢”,而在中國這片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還有這樣一條看不見的“紅飄帶”——兩萬五千里長征,起自江西,終於陜西,它涌動著不朽的紅色傳奇、輝映著光輝歷史、傳承著偉大的長征精神。

  380多次戰鬥,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余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途徑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長征是奇跡,更是指引新時代攻堅克難的精神力量。一群新中國的80後、90後懷揣敬意,用一個多月的時間,沿著紅色足跡,用文字、聲音和畫面記錄築夢新征程。

  江西:讓長征精神在青年一代中薪火相傳

  8月22日至26日,5天4晚,從贛州,到于都、興國、瑞金、南昌。在8月末的處暑中,年輕的記者團頂著烈日、冒著高溫來到江西——這個82年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出發地,為解開心中的疑問,為尋找當年的熱血信仰,重走長征路,身體力行地去感知體悟長征精神。

  百歲老紅軍王承登為記者講述長征故事。中國青年網記者李川 攝

  在贛州,記者們圍坐一圈,聆聽今年已101歲的老紅軍王承登老人傾情講述當年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硝煙往事,感懷那群最可愛的人為了心中的革命信仰,為了子孫後代的幸福生活,拋頭顱、灑熱血的忘我精神。

  當王承登老人結束採訪臨行前行起那個莊嚴而神聖的軍禮時,在場的青年無不為之動容,這個軍禮,是老人對無數革命先輩的緬懷悼念,是對自己革命生涯的自豪認可,更是對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長征精神,就這樣從老人心中傳到了我們心中。

  江西省于都縣,“長征第一渡”渡口今貌。中國青年網記者李川 攝

  在於都,當記者們站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前,站在被譽為“長征第一渡”的貢江畔渡口前,聆聽著風雨下貢江的拍岸濤聲,似乎重回到那個人喧馬嘶的烽火年代,就是從這裡,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帶領一群革命同志踏上了漫漫征程,去完成一場艱苦卓絕的傳奇。

  在興國,56名共和國開國將軍的事跡代代流傳,上將肖華、上將陳奇涵、中將朱明、中將康志強、中將溫玉成、中將謝有法等等,他們每一位都曾經歷過血雨腥風的洗禮,在槍林彈雨中為了新中國奮勇向前。

  在瑞金,葉坪革命舊址群裏的黨政領導人辦公、生活舊址依然矗立,“擁護全蘇大會”的標語依然清晰。在這片紅色的土壤上,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隆重召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橫空成立,將中國革命帶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

  在南昌,記者們身臨小藍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創業基地、高新區瑤湖生態科技城,感受著青年人火一般的創業創新熱情和夢想,感受著在生態與科技理念完美結合下新時代的發展戰略,花園般的辦公環境、高精尖的新興産業,在這裡,新型的生態科技已然騰躍。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