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文化實力“圈粉” 文化自信再樹中國信心

2017年01月13日 10:26:33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中國青年網北京10月4日電(記者 開可)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已于北京時間10月3日公佈,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獲獎。一年之前,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情景仍歷歷在目。從那時起,中國草藥在全世界進行“圈粉”。

  無獨有偶,在今年裏約奧運期間,中國拔火罐“風迷”奧運圈,“神秘的紫紅色印記”被世界所熟知。

  幾個月之後的杭州G20峰會,美侖美奐的“最憶是杭州”刷爆朋友圈。《梁祝》、《高山流水》等中國元素惹人眼球,中國文化軟實力再次驚艷全球。

  無論是中國草藥、拔火罐,還是《梁祝》等,都是中國文化的展現。作為軟實力的一部分,中國文化從未停止過它的世界之旅。

  中國文化全球之旅 文化自信厚積薄發

中國文化實力“圈粉”

  2016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 攝

  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習近平表示,當今世界,要説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産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作為第四種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北京語言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鄭承軍認為,文化自信更能讓人“心悅誠服”,因為和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相比,文化自信更傾向於人的內心,“潤物細無聲”。

  文化作為國家軟實力的一部分,展示出的是中國人最深沉的基因代碼。習近平曾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如果説,中國草藥、拔罐、戲曲是中國文化帶給世界的剎那驚艷,那麼遍佈世界的孔子學院就是將中國基因持久地展示給世界。

  據報道,截至2015年12月1日,中國已在13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500所孔子學院、1000個中小學孔子課堂,學員總數達190萬人。

  據國家漢辦工作人員介紹,僅在非洲就有36個國家建立了45所孔子學院和23個孔子課堂。2015年,非洲參加孔子學院的學員數達到了91369人。

  “隨著中非經貿文化教育往來的日益頻繁,非洲人對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的熱情日益高漲。當地越來越多的人對學習漢語、中國音樂、武術、茶文化、影視等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國家漢辦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據了解,平均每年都有1萬餘人參與到孔子學院的教學中。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有史以來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中國籍作家。諾貝文學獎評委之一、瑞典漢學家馬悅然曾表示,莫言的獲獎將會進一步把中國文學介紹給世界。

  2015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首位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中國草藥逐漸“風靡”世界。據美國廣播公司(ABC)報道,美國有部分州已經開始種植中草藥。

  在世界舞臺上看到中國文化早已不是稀奇的事件,但是讓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愛上中國文化,才是中國更近一步地擁抱世界。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