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北京天安門花壇擺放至10月中旬 應用多種技術手段

2017年01月13日 10:26:3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北京天安門花壇擺放至10月中旬 應用多種技術手段

  9月25日,北京天安門廣場國慶花壇完成佈置工作,對民眾正式開放。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

  玉蘭、梅花、荷花、月季等各色鮮花競相開放;牡丹浮雕圖案、蝠紋紋飾、如意圖案鑲嵌在大花籃籃體表面,蒼勁有力,引人入勝……

  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7週年,北京市有關部門在天安門廣場、復興門等處設置主題花壇,迎接各方遊客。

  今年的花壇是什麼主題,有著怎樣的特點?

  國慶花壇喜迎佳節

  9月27日,在天安門廣場的國慶花壇竣工兩天后,筆者來到這裡,親身感受到熱烈的節慶“前奏”。 放眼望去,天安門廣場人頭攢動,遊客們紛紛拿出手機、相機,和“大花籃”合照留念。

  “咱們旅遊團裏的大爺大媽們都是特意從河南洛陽趕過來的,很多是第一次來北京。國慶節快到了,過來參觀花壇,表達對祖國的祝福之情。”北京市導遊屈先生告訴筆者。

  筆者了解到,今年天安門廣場中心花壇仍沿用花籃造型,花籃分為上下兩部分——花盤和籃體。其中,花盤直徑達11.6米,裏面扦插著牡丹、玉蘭、荷花、月季等300多支倣真花,總重量超過600公斤。另外一部分是籃體,上面鑲嵌有“祝福祖國”、“歡度國慶”字樣,以及“1949—2016”的年份。

  據介紹,自1986年天安門廣場首次擺放國慶立體花壇以來,已經過去整整30年。今年,長征、冬奧會、北京世園會等時代元素都融入到花壇設計理念之中。

  比如復興門東北角長征題材的花壇嵌有毛澤東詩作《七律長征》全文;建國門西南角花壇展示了高分衛星鏡頭、C919大飛機、高鐵等中國製造元素;東單東南角的“絲路金橋”花壇則以“趙州橋”為主景,鑲嵌著“一帶一路”沿線80多個國家的國花。

  “花壇的設計體現了不少中國元素,圓盤形的花籃代表著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花盤裏的絹花五顏六色,古香古色,很有古典韻味。”帶著老伴前來參觀的退伍軍人倪先生説。

  花壇搭建緊張有序

  據悉,天安門廣場花籃、底座的總重量超過100噸,整個花盤的重量達到60噸左右。而底座、提梁,以及花柄、竹枝均為鋼結構,是名副其實的“鋼筋鐵骨”。全部花壇已于9月25日竣工,花壇擺放時間將持續到10月中旬。

  據工作人員介紹,花壇搭建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便是“打點”。為保證廣場中心花壇處於天安門廣場的中軸線上,需要先確定花壇“中心點”所處位置,再標記出花籃底座、中心桶等構件的準確位置。通過“打點”做好“施工圖”後,工人們進場施工時便可以直接安裝。

  首鋼建設鋼結構公司重鋼分廠調度長艾傑介紹説,早在兩周以前,工人們已經在廠區裏模擬了一遍拼裝過程。夜裏運送到天安門廣場後,直接完成拼裝工作,最大限度地節省時間。

  “為了不影響市民的正常活動,好幾個晚上我都看到工人們在廣場忙個不停,給他們點讚。”前來參觀的北京市民歐先生告訴筆者。

  應用多種技術手段

  “為了讓每一朵花的位置更加精準,花型更加精確,花籃更加形象和生動,今年從圖紙上的設計,到用鮮花呈現的飛機、長城、果實,靠的都是3D列印技術。”採訪中,工作人員這樣表示。

  倣真展品的設計借助3D列印,花籃周圍陳列的花卉則用到不少生物科技。據了解,為保證80多個品種、120余萬盆花卉都能如期綻放,花卉生産企業採用多種手段調控花期,包括自主培育、春季花卉品種反季節栽培、短日照處理等。

  據介紹,自主培育是從“基因”上改變花卉形狀,讓它們能在特定時間裏“主動”開花。通過採用不同品種花卉的父本與母本,反覆進行雜交試驗,篩選出符合要求的新一代花卉品種。

  此外,考慮到國慶期間的擺花需求,今年北京還進行了“春季花卉品種反季節栽培”的嘗試。例如,三色堇、金魚草等植物,正常生長溫度在15℃到20℃之間,需要搬進溫室裏栽培,採取降溫、遮陰等方式,創造較為涼爽的生長環境。

  而對於一些花期較晚的植物,比如每年廣場擺花大量使用的一品紅等,則採用了“短日照處理”的方式將花期提前,以保證國慶期間正常開放。

  柴逸扉 雷龔鳴 張鴻騰

[責任編輯:尹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