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深改組成立1000天,看法治如何為改革保駕護航

2016年09月28日 10:46:11  來源:學習大國
字號:    

  學習大國按

  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立1000天的時間裏,以習近平總書記為組長的深改組總共召開27次會議,審議了162份文件,大批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改革舉措有序推進,成效漸顯。啃硬骨頭、打攻堅戰,在這場關乎中國前途命運的“改革大考”中,法治的力量功不可沒。在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中,法治如何做到為改革保駕護航?學習大國(XXDAGUO)為夥伴們解讀。

  艾陽

  理念先行: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

  過去的立法模式,通常是先試點,“摸著石頭過河”,總結經驗之後再上升為法律。不過,中央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以來,“實踐先行、立法附隨”這樣的觀念已經成為過去。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上,習近平強調,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在整個改革過程中,都要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發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加強對相關立法工作的協調,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也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在當下的改革環境下,這樣的理念難能可貴,也尤為重要。中國改革經過30多年,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説,“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因此,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的改革,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挑戰之多前所未有,如果不及時以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維化解矛盾,勢必引發新的社會問題。深改組強調“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指出了“改革”與“法治”的辯證統一關係,強調了法治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更新了改革的理念路徑。讓全黨都認識到,只有在法治的引領下推進改革,才能推動中國改革持續向前。

  理念先行,蹄疾步穩。我們看到,在“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新理念的引導下,1000天的深改實踐穩紮穩打、步步為營,一系列的改革成績贏得各方點讚。

  實踐跟進:立法、司法、執法保障改革

  有了理念引領,還要有實踐跟進。科學的立法、公正的司法、嚴格的執法,這都是保障改革的重要手段。

  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新事物、新問題層出不窮,很多情況下會遇到無法可依的尷尬,因此在法律層面上給予新事物、新問題以合理的依據和解答尤為重要。習近平曾指出,科學立法是處理改革和法治關係的重要環節。“在研究改革方案和改革措施時,要同步考慮改革涉及的立法問題,及時提出立法需求和立法建議。”深改實踐1000天,立法工作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僅以2015年為例,全國人大制定5部法律,修改37部法律,其中國家安全法、反恐怖法、反家庭暴力法、大氣污染防治法、食品安全法等涉及國家安全、憲法、刑法及民生領域的相關法律備受關注,有力助推了改革。

  過去,某些領導幹部干涉司法活動,民事糾紛和案件的最終評判摻雜著人情成分,這對於改革極為不利,老百姓怨言不少。深改組看到了這一頑疾,隨後《關於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和《關於進一步規範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係人、仲介組織接觸交往行為的若干規定》相繼獲得通過。這些規定,為領導幹部干預司法劃出了“紅線”,建立了防止司法干預的“防火牆”和“隔離帶”,為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提供制度保障。規範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係人、仲介組織接觸交往行為,也對抑制司法腐敗具有重大意義。

  “法治”的靈魂就在於實施,“法”若不付諸於行,再多都無益於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執法過程要嚴。以環保領域為例,2014年新年伊始,一部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環境保護法經全面修訂後正式實施。針對環境污染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新環保法通過公益訴訟、按日計罰、查封扣押、限産停産等方式加大了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多個地方政府的市長被約談,不少責任人因為治污不力被處分。“一個好的法律不能成為‘紙老虎’,要讓它成為一個有鋼牙利齒的利器,關鍵在於執行和落實。”環保部部長陳吉寧曾如是闡述他對新環保法的態度,這句話也道出了嚴格執法的關鍵所在。

  協同配合:法治護航下的改革越走越穩

  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可以看到,自深改組成立以來,二者就是相互配合、協同推進的。

  回顧1000天的改革實踐,我們發現,在法治的引領和保障下,改革成效顯著。例如,在戶籍制度上,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農民進城落戶不再是夢,而北京等一線城市的積分落戶政策也讓更多人有了奔頭;在教育領域,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教育資源向農村傾斜,全力支援鄉村教師隊伍,城鄉教育的差距不斷縮小,越來越多的寒門學子也圓了名牌大學夢,2016年近千名寒門學子圓夢北大清華就是明證。

  去年5月1日,立案登記制改革正式實施,僅一個月,全國法院立案數增幅近三成,其中行政案件數量同比增長221%,當場立案率逾九成,有案不立、拖延立案等現象基本消失;在深改組通過的改革文件中,涉及國企改革的共有7個。從央企負責人薪酬改革,到國企改革要堅持黨的領導,再到防止國有資産流失,國企改革已經在有序推進。

  法治保障改革,改革也影響法治。在改革所涉及到的領域裏,法治被作為重要一環協同推進。據人民日報海外版統計,依法治國這個深化改革的“重頭戲”,在前19次會議中相關議題討論多達1/4,在既有的27次會議中,討論多達15次,出臺了包括完善法律援助、立案登記制、公益訴訟等一系列重磅改革。這些變化無疑為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提供了更多有力支援。

  我們相信,在法治護航下的改革還會繼續越走越穩,在改革的大潮中,法治也將越來越完備。過去的這1000天只是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的一段,期待下一個1000天的改革紅利,期待深改組給老百姓帶來更多的“獲得感”。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