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深改組1000天:供給側改革聚合經濟發展“洪荒之力”

2016年09月26日 10:29:43  來源:南方網李盈
字號:    

  改革是一場接力賽,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十八大以來,一個嶄新的詞彙出現在中國人民的政治生活中,這就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深改組)成立整整1000天。27次會議、162份文件,近三年時間,各領域改革不斷提速,改革舉措出臺數量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改革呈現的新特點、展現的新態勢、取得的新成果舉世矚目。

  發展是第一要務,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自2010年以來,中國經濟波動下行,供給和需求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和問題日益凸顯。唯有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才能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深改組成立1000天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聚合著經濟發展的“洪荒之力”。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已經成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綜合研判世界經濟形勢和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作出的重大理論創新和決策部署。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四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指明瞭行動方向,提出了明確要求,繪出了“路線圖”。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本質上是一次重大的創新實踐。只有進行頂層設計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同時進行技術創新,才可能有效推動、實現突破。深改組在“創新”上下功夫,從生産端入手,促進産能過剩有效化解,促進産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産品和服務供給,推動著經濟更有效率、更有品質、更加公平、更可持續地發展。

  千道理萬道理,落實才是硬道理。按照深化改革要求,各部門各地區在堅持適度擴大總需求和調整需求結構的同時,堅定不移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抓好“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成效顯著。數據顯示,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形勢下,得益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今年上半年經濟實現了6.7%的增長,經濟結構也在轉型升級中不斷優化。

  發展在路上,改革無止境。無論是化解過剩産能、處置“僵屍企業”,還是降低企業成本、補齊發展短板,都需要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今年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要徹底解決結構性問題就必須把握好“加法”和“減法”、當前和長遠、力度和節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堅定不移地從供給側發力,堅決打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場硬仗,以供給側改革聚合經濟發展的“洪荒之力”。(南方網李盈)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