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深改組1000天② | 習近平的改革本質論

2016年09月25日 13:09:16  來源:新華網“學習進行時”
字號: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立1000天,召開了27次會議,習近平27次在會上發表講話。習近平這一系列講話中最重要的關鍵詞是什麼? 

  新華網《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深改組1000天”系列之《習近平的改革本質論》,為您解讀。 

  光陰荏苒,留下奮鬥者深深的足跡。回望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立1000天來習近平的27次講話,其中最重要的關鍵詞就是“人民”二字。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

  無疑,“人民”是改革的本質屬性。 

  

  2012年11月15日,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新華社記者謝環馳 攝 

  為了誰?依靠誰? 

 

  4年前,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第一天,習近平在對中外記者談及未來的奮鬥目標時説:“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那天的講話中,他19次提到“人民”。當時有媒體評論認為:“中國新政,已見雛形”。

  中央深改組成立以來的1000天裏,習近平在每次深改組會議上幾乎都會提到“人民”。

  “不斷提高領導、謀劃、推動、落實改革的能力和水準,切實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

  “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做到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

  “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引導廣大幹部群眾共同為改革想招、一起為改革發力。”

  “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無不來自人民群眾的實踐和智慧。”

  改革要“依靠人民群眾支援和參與”……

  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也要依靠人民。

  

  2016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 攝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 

 

  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這就是習近平再三強調的“找準穴位,擊中要害”。

  老百姓最盼望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習近平説。

  1000天中,中央深改組召開了27次會議,審議了162份文件,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司法等各個議題,全面回應人民關切。

  《鄉村教師支援計劃(2015-2020年)》《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專項督導辦法》《關於進一步推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若干意見》《關於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辦法》《關於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如戶籍體制改革、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國企高管薪酬制度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小微企業稅費問題等,無不受到中央深改組深切關注。

  會議審議的162份文件,無一不與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息息相關。每一項重大政策的出臺,無一不是回應人民之“呼”。

  順民心,厚民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3年來,習近平週密部署的系列改革,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成效標準,涉險灘、動“奶酪”,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的公平正義。 

  改革的民生成績單   2016年8月22日下午,習近平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藏族村民申格家中同一家人親切交談。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中央深改組成立以來,改革真刀真槍、大刀闊斧,突破了一些過去認為不可能突破的關口,也解決了一些多年來想解決但一直沒有很好解決的問題,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成績單:

  更好的教育。據統計,中國已有超過1/3的縣達到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認定標準;中職教育免學費政策已覆蓋91.5%的學生;2015年面向農村和貧困地區定向招生7.5萬名,農村學生上重點大學機會明顯增多;29個省份實施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政策,涉及考生近8萬名。

  更穩定的工作。2015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7451萬人,比2012年的76704萬人增加747萬人,年均增加249萬人。其中,中國城鎮新增就業131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更滿意的收入。2015年,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實際增長7.4%,超過同期6.9%的GDP增速,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縮小,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進一步收窄。

  更可靠的社會保障。目前,我國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參保人數超過13億,參保覆蓋率穩定在95%以上。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準由2012年每人平均240元提高到2015年的380元。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疾病應急救助、醫療救助等相互銜接的機制逐步形成。

  更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據統計,得益於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的提升,2015年我國居民每人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6.34歲,比2010年提高1.51歲。嬰兒死亡率由2014年的8.9‰下降到2015年的8.1‰,孕産婦死亡率由21.7/10萬下降到20.1/10萬,居民健康水準總體上處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部分地區已經達到或接近高收入國家的水準。

  更舒適的居住條件。“十二五”期間,保障房建設駛入快車道,到2015年9月,我國保障性安居工程總開工量已達到3915萬套,超額完成“十二五”規劃要求。

  更優美的環境。2015年,全國338個城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同比下降7.4%;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在161個可比城市同比下降11.3%。

  回首1000個日日夜夜,在推進改革的每個足印中,都傾注著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央深改組對人民的關心,也顯示出人民對改革的參與和支援。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深改組第二十七次會議,對分配政策、醫藥衛生體制、脫貧攻堅等一系列涉及民生的進一步改革又作出了新的部署。

  一切為了人民,是中國共産黨的立黨“初心”。

  改革之路任重而道遠,但改革的“人民”本質決定了它具有光明的前景。

[責任編輯:韓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