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增設少年班發掘未來科學家

2016年09月21日 16:14:15  來源:長江日報
字號:    

  記者李佳

  4年後,全球將面臨將近200萬網路安全人才缺口。昨日的“網路安全人才培養和創新創業”論壇上,來自美國、以色列、新加坡和中國的産學研各界專家為緩解全球網路安全人才荒支招。

  “保衛網路空間國家主權已成為國家重要戰略,打贏網路空間鬥爭之仗關鍵是人才,可增設少年班,對有專長的學生保送進入本科學習。”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説。以色列星火網路産業園CEO羅尼哲哈尼認為,網路安全人才培養已遠不是象牙塔內的事。

  1萬人才增加量填不滿百萬缺口

  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副院長、教育部高等學校資訊安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封化民以中國為例介紹,我國高校今後1-3年內每年畢業資訊安全人才數量約為1萬人左右。

  放眼全球,“今年全球添加19萬網路安全人才”,具有25年以上網路安全從業經歷的新加坡資訊安全專家江明灶介紹,網路安全人才荒是個全球性問題,“4年後面臨將近200萬網路安全人才缺口的問題”。

  美國原國家網路安全教育計劃主任恩內斯特邁克杜菲介紹,他們曾做過一個調查,2/3的被調查者認為資訊安全人才太少。即使是網路安全産業發展最快的美國,這個問題也不容小覷。他説,全球網路安全人才增長低於預期,是因為缺少合格的資訊安全專業人才進入這個領域。

  中美學者建議:網路安全可從小學到老

  江明灶建議,政府先搭框架,制定相應人才發展計劃,“澳大利亞、美國等都建立了相應的人才培養框架,加速網路安全合格人員的供應”。

  對此,封化民介紹,社會對網路安全人才需求量每年新增1.5萬人。截至2015年,我國126所高校舉辦網路安全相關專業143個,全國有20所院校設立網路安全學院。但據統計,全國高校1200所左右,僅有10%院校開辦網路安全專業。如這個數字能提升到20%,特別是39所985院校和112所211院校能開辦相關專業,就可逐步緩解人才需求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呼籲應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由於網路安全人才需求極為迫切,可開展“本、碩、博”連讀,縮短學制,增設“少年班”,選拔有專長的學生保送進入本科學習開設“實驗班”,實行“未來科學家”計劃,培養急需的網路空間安全人才。

  恩內斯特邁克杜菲認為,要營造沒有圍墻的大學,可通過慕課等高品質課程讓網路安全從業者成為終身學習者。

  企業家籲請:把人才送到産業上

  有800萬人口的以色列,國土面積與三個武漢差不多,卻擁有超過300家網路安全公司,締造了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安全産業規模。

  以色列星火網路産業園CEO羅尼哲哈尼介紹,在他創辦的星火産業園中,産業和人才培養緊密相連、即時轉化,如産業園的醫院隨時在收集病例,去醫生那裏看病其實是在分享資訊,病例會即時轉化為醫學院的教材,不斷更新的資訊推動醫藥科學得以發展。他認為,資訊分享在網路安全建設中非常重要,如果不對外謀求合作,大學可能是太平洋中的一座孤島。

  不合作,會造成學科資訊的滯後,“想像一下,如果學校不及時更新學科知識,畢業後就要再花費8個月時間去跟上新科技的更新速度”。他認為,學界的教師應是行業開發者,網路安全人才應該跟隨行業引領者學習最新的知識。

  中關村大數據産業聯盟秘書長、啟明星辰首席戰略官潘柱廷認為,要解決學生從學習向工作跨越的最後一公里問題,高校每年都應安排産業專家進高校,同時,要安排學子進企業。當前資訊安全大腕都非科班出身,教育終極目標就是要把人才送到産業道路上去。

  連結>>>

  全國高校湊不齊

  29個學科帶頭人

  網路安全學科亟需一流師資隊伍

  去年新開設網路空間安全一級學科,全國29所高校建立了一級學科博士點,可是29個學科帶頭人都湊不齊。

  昨日的“智慧城市建設及安全保障”分論壇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網路與資訊安全學院黨委書記、教授馬建峰透露了這一情況。他呼籲,網路空間安全學科,一定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馬建峰還説,網路空間安全,是一門知識性、技術性、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又呈現出跨學科特點。“平時在學校,我們都重點講知識,但是在網路安全學院,學習能力、創新思維確實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這個能力,學再多知識也不夠。”

  “我們對網路安全人才的需求是多樣的,各個層次的都要培養,不要強調 ‘一流’。另外,建立網路安全學院,千萬不要排斥電腦、資訊、數學學院的學生。”馬建峰説。

  (記者胡雪璇 康鵬 彭學武)

[責任編輯:郭碧娟]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