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共同營造清朗網路空間 “提高網路素養 爭做中國好網民”分論壇在漢舉辦

2016年09月21日 16:13:05  來源:長江網
字號:    

  網路空間安全的維護,需要網路素養保駕護航。9月20日上午,2016年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提高網路素養 爭做中國好網民”分論壇在漢舉辦。來自中央網信辦、教育部等部委相關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以及地方網信辦代表、網路文化企業、網路文化社會組織、網路大V代表們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交流提高網民網路素養的途徑,號召廣大網民爭做中國好網民。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作為第三屆2016年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的重要活動之一,本次分論壇由中央網信辦指導,湖北省委網信辦、武漢市人民政府主辦,湖北省網路文化協會、武漢市委網信辦、中國好網民互動平臺協辦。

  中央網信辦網路社會工作局局長章勳宏在致辭中指出,實施“爭做中國好網民”工程,是加強網民網路素養教育,大力培育中國好網民,著力構建清朗網路空間的有力載體。一要加強引導,提升網民網路素養;二要突出重點,充分發揮青年網民的生力軍作用;三要打造品牌,創新開展網路文化建設;四要廣泛動員,積極參與網路空間清朗行動。通過開展中國好網民網路素養教育,不斷提升網民正確認知和應用網際網路的能力與水準,切實引導網民形成崇德向善的網路行為規範,築牢網路空間行為規範底線。

  教育部思政司司長馮剛表示,要積極開展網路主題教育,提升青少年學生網路素養,實施“網路文明進校園”、“網路安全知識進校園”、“網路法制教育進校園”等主題活動,舉辦全國大學生網路安全知識競賽,增強青少年學生對網上有害資訊的甄別、抵制和批判能力,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樹立和傳播“四有”好網民理念。

  多位嘉賓也結合現實案例,為如何提高網路素養建言獻策。中國網路空間安全協會副理事長杜躍進、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教授瀋陽、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王曉紅,都談到網路不是享有特權的“世外桃源”,網路空間的凈化既需要發揮法律法規的規範作用,更需要數以億計的網民身體力行。浙江網信辦網路評論處處長俞國娟、騰訊公司網路安全管理部副總經理朱勁松則建議爭做“中國好網民”要從“小”抓起,除了網路技能,還應將網路素養教育納入教學。

  論壇上,中國文化網路傳播研究會、中國網路空間安全協會、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中國網際網路協會、中國網路視聽協會、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首都網際網路協會、北京網路文化協會等十余家網路文化社會組織代表聯合發起了《推動提升網路素養 助力爭做中國好網民行動》倡議。倡議提出,要推動網路素養教育,承擔社會責任;引導優秀內容生産,健康網路生態;重視青少年培育,引領網路未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建立長效合作機制,發揮統籌聯動。
  
  ---------關鍵詞:引導------------
  
  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教授瀋陽:治理網路謠言需要智慧
  
  瀋陽一開場就談到了網路謠言的可怕,他的一個朋友因為網路謠言而導致公司市值掉了10億。在他看來,網路謠言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如動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

  所以治理網路謠言,需要智慧。他説,公眾批判能力和政府資訊公開程度,就是謠言傳播最大的阻力。而網民素養的提升,也需要疏通表達渠道,官方與民間互動改善輿論環境;聯動網路意見領袖,引導共建輿論生態;形成社區公約,發揮公眾輿論監督作用;“主體自律”與“社會共治”並行;制定有效激勵措施,激活正能量傳播;還要用大數據窺探全局,有效引導、優化決策。
他還舉例道,在各種謠言中,以愛心、助人包裝的謠言傳播時間最長,從産生到熱度平息要一週,反而明星相關謠言一到兩天就淡了。而中老年人,是最容易相信謠言的群體。

  網路遊戲公會聯盟特別團支部書記宋金磊:網遊應引導玩家遵守規則
  
  宋金磊説自己也曾一名迷途少年,沉迷網路。網路遊戲在對青少年形成強大吸引力的同時,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青少年的世界觀、價值觀和行為習慣。所以他提議,商家應該研發更多綠色遊戲,建立更安全的財産交易平臺。而網民能在遊戲世界裏遵守規則,只要好好引導,在現實世界中同樣能遵紀守法。

  在他看來,要做中國好網民,就要做到“四有”:一是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識,二是要有文明的網路素養,三是要有守法的行為習慣,用法律的尺子衡量自己的網路言行,四是要有必備的防護技能。遊戲企業要規範網路虛擬財産交易平臺,及時更新應用程式,保護好玩家的個人賬戶和密碼安全;遊戲玩家要掌握相應的網路安全防護技能,改變不良上網習慣,不輕易下載來路不明的程式,不隨便轉發有害資訊和不明資訊。

  中國網副總編輯薛立勝:幫助網民成為“智慧網路人”
  
  《2016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顯示,我國54%的網民認為個人資訊洩露情況嚴重,84%的網民親身感受到因個人資訊洩露帶來的不良影響。薛立勝表示,提升網民網路素養,首先是幫助網民從“消極的電子設備消費者”變成“智慧網路人”。對於新時代網民而言,“網路素養”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在網路社會生存發展的必備技能。

  其次,網路媒體要不斷創新傳播形式,順應網際網路傳播移動化、社交化、可視化的趨勢,充分利用和發揮好社交媒體和移動媒體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影響網民。

  薛立勝稱,傳播好網民理念,還需要轉變思維方式,增強服務意識。看重網民、善待網民、廣開言路,及時對輿情進行梳理和總結,對一些報道中的批評和質疑,予以積極回應。

  --------關鍵詞:教育-----------
  
  騰訊公司網路安全管理部副總經理朱勁松:掌握網路技能 也要重視素養教育

  朱勁松談到,網路空間的錯綜複雜,導致了部分網民進入了兩個誤區,一、是盲目輕信,對於網路資訊缺乏辨別能力,風險防範意識弱;二是過度恐懼,因為害怕網路安全而拒絕接觸網路。

  因此,全面提升網民安全素養教育已迫在眉睫。朱勁松説,政府應該大力推動網民正確的網路安全觀的樹立。在網際網路不夠普及的過去,網路安全教育一直屬於技能教育。未來,我們期望政府能夠普及網路安全素養教育,把提高網路安全素養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並加強網路安全教育人才的招募和培養,加速提升全民網路安全素養教育的教材出臺。

  其次,行業內的相關協會、聯盟和學術機構,應該根據資訊技術動態變化的特點,加強交流、合作、互動,樹立動態、綜合的網路安全防護理念。並在政府部門的整體規劃下,聯合企業,有計劃、有步驟地推動網路安全素養教育的發展;再次,網際網路企業應該把推動網路安全素養教育視為企業重要的社會責任,主動承擔,勤於作為。

  浙江網信辦網路評論處處長俞國娟:提升網民素質要講好網路好故事

  在俞國娟看來,網路意識形態安全是網路安全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網路已經成為意識形態鬥爭的主戰場,但傳統的意識形態安全觀念與應對措施已經無法適應網路環境及其運作規則。因此,維護網路意識形態安全勢在必行, 大力培育“中國好網民”正是維護網路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實踐。

  她提議,爭做中國好網民,應要從“小”抓起。通過開展一系列網路安全教育活動,讓“中國好網民”的理念在廣大網民尤其是青年一代網民心中落地生根。

  除了教育,也可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培育健康向上的網路文化。比如此前杭州一張父女過馬路時,為主動讓行的車輛豎大拇指“點讚”的照片在網上廣泛流傳,溫暖了一座城;金華市區街頭,一組執勤交警為迷路小孩披上警用雨衣的照片被傳到網上,釀成了“最萌身高差”的佳話。
  
  坤鶴動漫副總經理劉珣子:將網路文化産品與素養教育相結合

  作為公益動畫《可可小愛》的原創作者,劉珣子與大家分享了關於網路文化産品在提高國人網路素養方面的心得。她説,要給新時代年輕人普及公益環保、文明道德,首先就要不説教的方式,於是她和她的團隊,用動畫這種年輕人喜愛的形式,用孩子的眼光來看世界,用適合網際網路傳播的方式,給觀眾以啟迪。

  劉珣子説,網際網路給了我們發表的自由和傳播的可能。作為網路文化産品的創作者,我們是專業播種的人,比普通網民有更多的能量,如果種下一顆善良的種子,可能收穫成百倍的善良,如果種下一顆邪惡的種子,可能引發千萬倍的惡行。所以,所有的網際網路文化産品創作者都要感到身上這份責任的重量,在創作的時候首先自我審查,作品的立意是不是傳遞正能量,發佈以後可能會産生什麼影響。

  ----------關鍵詞:自律-----------
  
    中國網路空間安全協會副理事長杜躍進:好的網民需要責任心
  
  有人是好公民,但不一定是好的網民。杜躍進説,由於網路空間的特殊性,資訊傳播廣、速度快、影響大、難分辨,所以一名好網民所具備的網路素養,應該是“四有”,有責任心、敢擔當、有能力、有水準:能夠積極發現和推動解決問題,能多替別人考慮,有誠信不讓作假變成習以為常的事,還要具備辨識能力、應對威脅的能力。

  提升網路素養要從我做起,也需要發動更多的人一同提高。杜躍進説,目前,中國網路空間安全協會、網際網路安全志願者聯盟等組織出現,已讓人看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希望,也看到用好網路能夠帶來的力量。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副部長、教授王曉紅:以媒體的自律成風化人
  
  以前新聞資訊是由專業媒體及新聞工作者來決定,而如今在新聞生産過程中,公眾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所以王曉紅談到,在人人發佈的時代,媒體更需要自律。

  在她看來,媒體自律,應時刻在“我是誰”上保持清醒,要基於準確事實來展開監督,基於全面、均衡、理性的態度來展開分析,而不是斷章取義,罔顧事實,讓觀點跑到事實的前面。其次,要在“為了誰”上找準方向,今天的媒體不僅要為公眾提供資訊,更要為公眾辨識資訊、理解資訊、使用資訊提供幫助。第三,要在“依靠誰”上堅守立場,在資訊時代,批判性解讀和使用媒體是文明社會成員必備的基本技能。

  僅自律還不夠,媒體還應服務於網民的網路素養建設。比如提升網民理解網路資訊,以及參與新聞生産的能力。

  網路大V“@傳説中的女網警”高媛:“網紅”更需提高網路素養

  2011年因開設個人新浪微博“傳説中的女網警”而走紅的高媛警官,目前擁有粉絲230萬。在她看來,應努力讓關鍵人物,先成為“中國好網民”。“網紅”,或者説“網路大V”們,自然屬於關鍵人物的一類。

  多年從事網路安全工作的她,表示在網路安全工作首先要幫助提供網友識別犯罪分子話術的能力。同時,網路安全工作要讓網信、公安等關鍵機構、黨政事業團體、特定人群及媒體和普通群眾,逐步提高安全意識,進而引起全社會對網路安全的重視。(長江日報報業集團 記者 耿願)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