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福建龍岩落馬書記曾安排親人進銀行

2016年09月20日 06:48:11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原標題:書記落馬牽出公款存儲利益鏈

  據新華社電近日,福建龍岩等地對黨員幹部利用公款存儲謀私逐利問題進行專項整治。記者調查發現,公款存儲利益輸送“潛規則”在一些地方長期存在,案件頻發。

  “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龍岩市監察局副局長黃佐清介紹,全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及1萬多名幹部填報了自查表,並作出沒有利用公款存儲謀私逐利的書面承諾,撤銷不符合規定的銀行賬戶,15家存在這方面問題的市直單位主要負責人被約談,在規定時間內要完成整改。

  截至目前,龍岩市共清理填報銀行賬戶9324個;撤並銀行賬戶854個,撤並資金5.83億元。

  龍岩此次專項整治部分源於落馬的前市委書記黃曉炎受賄案。去年7月,黃曉炎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其涉嫌犯罪問題移送司法機關,目前這起案件仍在審理中。

  當地多名銀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黃曉炎及其家人利用公款存儲謀利是公

  開的秘密。黃的妻子在廈門的一家商業銀行任職,這家銀行在龍岩原本沒有設網點,黃調到龍岩任市委書記後,該銀行很快在龍岩設立分支機構,黃的妻子是籌建分支機構的負責人之一。

  “兩三天時間,原來存在其他銀行的存款迅速被‘搬運’到這家銀行,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的公款存儲佔絕大多數。不少銀行負責人叫苦不迭,但也沒辦法,都知道背後是市委書記的影響力。”龍岩金融系統一名負責人説。

  龍岩的此類現象並非孤例。記者調查發現,利用公款存儲謀利正成為利益輸送新手法。

  2014年11月,中央第五巡視組向浙江省反饋巡視情況時提出,利益輸送出現新的表現形式,手法隱蔽,其中就包括一些領導幹部利用公款存儲謀利的情形。

  2015年7月,貴州省委專項巡視組對12所省屬高等院校和3家醫院及衛生機構進行專項巡視後指出,多數單位存在公款私存違紀現象。

  ■揭秘

  領導成銀行重點“公關”對象

  “商業銀行都有攬儲任務,銀行分支機構有存款數量考核指標,攬儲有‘公關費’‘宣傳費’等專項開支,用於‘款待’‘公關’重點客戶,而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的公款體量大、來源穩定,是各大銀行爭搶的‘大蛋糕’。”龍岩市銀監局紀檢組長練勝祥告訴記者。

  有公款存儲決定權的領導幹部是各家銀行重點“公關”對象。據多地紀委辦案人員介紹,除高檔宴請、報銷發票、安排旅遊、贈送購物卡等常規手段外,更隱蔽的是銀行安排公款單位領導的配偶、子女或其他利益關係人到銀行任職,能帶來大筆存款的還能得到超常規提拔使用,每年可獲取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績效收入。

  浙江臺州市黃岩區原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金小雲2014年被查處,紀檢

  部門調查發現,金小雲在任職期間,利用職務影響為子女謀取利益,親自出面跟自己分管的部門打招呼,要求他們把單位公款存到其子工作的銀行,幫助其兒子獲得存款提成百萬餘元。

  江蘇省財政廳原副廳長張美芳受賄案中,張美芳利用其決定鉅額財政資金存放在哪家銀行的權力,收受銀行大額回扣,這些款項成為其受賄主要來源。

  龍岩一家市直單位主要負責人的兒子四年內換了三家銀行任職,待遇優厚,其“敲門磚”就是該領導任職單位的基建賬戶及大額資金,都隨著該領導兒子任職銀行變動而變更。

  多名銀行業內人士透露,“一些商業銀行為了攬儲,甚至提供支行行長、副行長、部門經理等領導崗位,只要攬儲能達到一定金額,就能當上銀行領導。”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