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科學嘉年華”活動側記

2016年09月19日 16:21:16  來源:科技日報
字號:    

  “在太空生活一段時間回來,是不是會變得比地球人年輕?”一位中學生模樣的少年舉著話筒向演講臺上的俄羅斯宇航員提問道。

  “目前的國際空間站是以每秒7700多米的速度繞地球運作,按照這個速度《星際穿越》裏發生的場景不會出現。如果速度變得非常快,也許會。”來自俄羅斯聯邦航太局的宇航員謝爾蓋普拉科佩耶夫回答説。

  上面這段“科幻”對話發生在18日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的“科學嘉年華”現場。顯然,天宮二號成功飛天掀起的“航太熱”余溫還在,明明是午飯時間的12時30分,位於“世界科技園”展區的俄羅斯展臺前卻聚集了一群觀眾。身材高大、著藍色制服、有過6年航太員經歷的謝爾蓋普拉科佩耶夫在“對話俄羅斯宇航員”的主題活動一結束,立馬成了觀眾們爭相合影的對象。

  今年的北京“科學嘉年華”以“創新放飛夢想 科技引領未來”為主題,在20000平方米的展示區域內,囊括了10個國家、55家機構、近300項科學互動體驗項目。活動強調科普與體驗相結合、科學與生活相對接,運用多元展示、互動體驗、快樂參與的表現形式,為廣大觀眾、尤其是中小學生搭建了一個集學習、體驗、感受、娛樂於一體的高端時尚又大眾化的科普平臺。

  主辦方北京市科協的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17日活動第一天來參觀的多是父母帶來的中小學生,而18日主要是由各區中小學組織的集體參觀。與最近媒體對國家科技大事件的宣傳有關,孩子們都對平時不容易接觸到的航空、航太、航海等軍事高科技展示項目很感興趣。

  記者觀察到,活動現場不僅展示的項目“高大上”,邀請到的“科普講解員”也格外“專業上檔次”。

  “這兩天我帶著很多中小學生過了一把飛行員的癮。”北京科技大學冶金材料專業教授高慶受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邀請,負責在科普日現場宣講航空知識以及專業飛行模擬器的體驗輔導。飛行是高慶的業餘愛好,54歲時他在美國取得了私用飛行執照,兩年後又在澳洲取得了滑翔機飛行執照。目前,57歲的他主要從事航空科普工作。

  “今天展示的這臺飛行模擬器模擬的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教練機‘塞斯納cessna172’,這也是眾多飛行員學習飛行最先接觸的初教機型。”高慶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款模擬器的儀錶和操控與民航系統用於訓練的真飛機基本相同,佈置要稍微寬敞一點,主要用於航校培訓飛行學員和教學。“你看,我就是坐在駕駛員旁邊這個位置輔導很多學生進行模擬體驗的。與平時在學校或者家裏使用的遊戲型飛行模擬器相比,這款機器偏重專業性,能幫助操作者掌握控制飛行的程式,體驗到近真實的飛行感受。”

  高慶認為,我國通用航空的發展空間巨大。“美國有60多萬私照飛行員,而我國只有2000多人。隨著低空飛行的逐步解禁,通用航空會快速發展起來。”

  “在這個過程中,航空文化的宣傳和普及就非常重要。”高慶説。

  軍事專家楊南鎮研究員也是受邀專家之一。上午,他就在“炫彩科普中國”展區為南磨房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作了一場名為《大國藍水海軍怎樣煉成》的科普演講。

  楊南鎮告訴現場“一水兒”的男生小觀眾,海軍航空兵飛行部隊通常分兩種,一種是陸基飛行部隊,另一種是海基即艦載機飛行部隊。

  “與陸基飛行員相比,航母飛行員的飛行和訓練難度都要大很多。因為與陸上機場相比,航母再大,它的飛行甲板都很小。在空中看航母只是一個小點,所以對飛機的操縱性能和飛行員技術都提出了更苛刻更高的要求。很多經驗豐富的陸基飛行員在訓練航母上起降過程中都會經歷嚴峻的挑戰。”楊南鎮説,航母飛行員是國家培養出來的非常寶貴的飛行人才。“希望未來能從你們當中出現幾位國産新型航空母艦的飛行員。”説完,他指了指臺下小聽眾。

  正對面坐著的一個小男生聽罷,靦腆一笑。(李偉)

[責任編輯:韓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