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網路媒體走轉改】從“包包生意”到文旅經濟 窮村莊走上致富路

2016年09月16日 15:23:34  來源:光明網
字號:    

  光明網訊( 張紫璇)從“年年都吃救濟糧”到“每人平均收入破萬元”,傳子溝村並沒有用時太久。這個由藏、漢、回族55戶農牧民組成的多民族集聚村,地處九寨溝、黃龍、大草原黃金旅遊線的交匯處,坐落在全國紅軍長征紀念總碑的元寶山腳下,村寨的房屋錯落有致,獨具民族特色,每年途經的遊客成千上萬。14日,“長征路上奔小康” 網路媒體“走轉改”採訪團一行到達這裡,探訪這個曾經遠近聞名的窮村,如何華麗地蛻變成阿壩州家喻戶曉的經濟強村。

【網路媒體走轉改】從“包包生意”到文旅經濟 窮村莊走上致富路

  川主寺鎮傳子溝村黨支部書記龍波塔

  紅色旅遊下的“包包生意”讓窮村脫困

  “那時候我們是松潘縣140個村裏最窮的”。川主寺鎮傳子溝村黨支部書記龍波塔回憶道。改革開放初期,傳子溝村是遠近聞名的落後村,當地曾流傳過這樣一句順口溜“傳子溝溝溝長,年年都吃救濟糧。”“村裏的老幹部、老黨員要到60多公里遠的大姓鄉去借糧食,再用馬車拉回來。”龍波塔感概地説。

  但情況在1990年發生了轉機,那一年紅軍長征紀念總碑及碑園在該村建設,隨即成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紅色旅遊的一個重要景點,為傳子溝村帶來新的商機。“那時我們的村民就把項鍊、戒指、手鍊還有手工藝品、生活用品放在自己的藏袍裏賣給遊客,因為商品滿滿噹噹放在袍子裏,鼓起來成個包袱,大家就叫他們‘包包客’。”龍波塔笑著説,因這種方式,不少人都賺到了錢,不靠救濟糧也能溫飽了。“包包生意,賺錢快又輕鬆,不像種莊稼、養牦牛收益慢又辛苦,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做起了‘包包客’”。

  告別“包包客” 集體經濟讓全村共同富裕

  但村民各自當“包包客”銷售旅遊産品不久就出現了問題,大家開始競相殺價,惡性競爭,而且有人因此富起來,但貧困戶還是窮。“少數人富起來不算富,要所有群眾都富起來才行。”龍波塔告訴,“當時我就想,我們有這麼好的地理環境優勢,如果能開發民風民俗觀光旅遊,讓大家都參與進來,就一定能為村子可持續發展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此後,在黨委、政府的指引下,傳溝子村走上了“支部+農戶”的集體經濟道路,動員全村村民以戶為單位出錢參股,建門面,統一經營,按股分紅。“開始村民抵觸情緒很強烈,都説祖祖輩輩幾代人,好不容易看見點錢,都不願拿出來,但是我第一個把錢交到村會計手中,讓群眾放心。”龍波塔告訴。

  於是在1994年,以村民入股的形式,傳子溝統一修建成41間門面,把原來的簡易棚建成有著濃郁藏族特色的門面房。2000年,傳子溝村又集資70多萬元將41間門面改建成一樓兩層共400多平方的房屋,一樓鋪面,二樓餐廳。投入運營後,每戶每年能分紅6800多元。2005年,嘗到集體經濟甜頭的村民又籌資120萬元修建了2000平方米的藏茶園,引進臺商合作經營,每年給傳子溝村獲得經營性分紅收益25萬元。2010年,在省委組織部資金幫扶下,傳子溝成立了紅祥民族工藝品開發公司,負責民族旅遊紀念品設計、開發、製作、銷售工作。目前,每年每戶村民都能從集體經濟分紅中增加收入9000余元。

  村辦夜校鋪築“精品旅遊”之路

  目前,傳子溝村55戶村民中,有2戶經營旅行社、11戶經營藏家樂、12戶從事旅遊工藝品銷售、17戶經營各種規模賓館,可以説全村從事旅遊業。而這得益於傳子溝村村幹部先進的觀念和開闊的視野。“讓大家都富起來,不僅要扶貧還要扶智。”龍波塔反覆強調觀念和思路的重要性。

  從2002年開始,村支部就牽頭,聘請了專職教師,開辦“農民夜校”,同時從旅遊、農業、司法等部門請來專業人員,對村民進行文化基礎知識、旅遊服務、法律法規知識培訓。原來目不識丁的村民現在都能用手機編輯短資訊了,不會説漢話的村民也説起了普通話,甚至還會用簡單的英語與外國人交流。“村民的素質提高了,服務做好了,精品旅遊的口碑就打開了。”龍波塔自信地説。

  文旅經濟,更重視民族文化

  來到傳子溝村,不得不提的就是當地集體經濟中的重要産業——唐卡畫院。這座建立於2012年的唐卡畫院,既展現了這種藏族宗教文化中獨有的繪畫藝術作品,也有力地帶動了當地的經濟。傳子溝村致富帶頭人德尕告訴:“唐卡是藏族文化中重要的內容,也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它不僅有藝術價值,也有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應該被更多人了解到。”儘管德尕自己擁有演藝中心、購物中心和酒店,是村裏的致富能手,還給村內外的群眾提供了400余個就業崗位,但是唐卡作為他心中的至愛,更是他想投身其中的事業。“我想要把這種獨具藏族特色的藝術品傳承和發展下去,在未來10年把傳子溝村變成中國的‘唐卡之鄉’。”德尕堅定地説。

  如今,他已投入400多萬,正在興建一座新唐卡畫院,預計11月前能建成。在他看來,興建唐卡畫院的主要目的是傳承好這一技藝,同時也幫助當地較貧困村民一起致富。“新建的唐卡畫院會讓貧困家庭的孩子免費入學,學制為5年,未來他們可憑一技之長致富。”德尕充滿期待,“他們能靠唐卡過上富裕的生活,唐卡藝術也靠他們得以傳承。”

【網路媒體走轉改】從“包包生意”到文旅經濟 窮村莊走上致富路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