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大渡河畔二度“長征”:安順鄉的脫貧之路

2016年09月11日 15:33:46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大渡河畔二度“長征”:安順鄉的脫貧之路

   9月10日,“長征路上奔小康”網路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四川站)在成都正式啟動。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如果説紅軍選擇長征是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那麼當下脫貧攻堅就是一場新時代的長征,為的是民富國強,任重道遠。改革開放的今天,紅軍長征曾走過的地方又在發生著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脫貧攻堅:一場新時代的長征

   1935年5月,紅一軍團紅一師紅一團一營營長孫繼先親自挑選並帶領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從而在被敵人視為插翅難飛的天險防線上打開一個缺口,為中央紅軍北上開闢了一條通道。

   位於四川省西南部的大渡河中游南岸,距石棉縣城11公里的地方,有一個小山區,歷史的車輪在這裡深深地軋下了永不消失的印跡。中國工農紅軍正是在這裡強渡了大渡河,讓安順場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在中國近現代史上以其不可忽視的歷史地位被載入史冊。

   80年前,長征的勝利結束,讓全國乃至世界人民看到了這群頭戴紅星、足踏草鞋的鋼鐵洪流是不可阻擋的。80年後的今天,當長征成為教科書上的知識和少數人的記憶時,一場名為“脫貧攻堅” 的“長征”正走在新時代的路上。

   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十三五”時期是脫貧攻堅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時期,必須橫下一條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緊進度,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早在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就頒布了《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作為指導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脫貧攻堅的綱要性文件。《決定》提出,到2020年,要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實現貧困地區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準。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當前,我國中西部一些地區貧困人口規模依然較大,剩下的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較深,減貧成本更高,脫貧難度更大。實現到2020年讓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的既定目標,時間緊迫、任務繁重。只有在現有基礎上不斷創新扶貧開發思路和辦法,才能堅決打贏這場攻堅戰。

   脫貧攻堅:不只是一個小目標

   安順場少數民族佔比近三成,是典型的中高山少數民族貧困村,自然條件艱苦,基礎設施落後,群眾收入普遍不高。

   據安順鄉鄉長史呷介紹,2008年以前,全鄉每人平均年收入不到4000元,如今這個數字翻了一番,已達到9300多元,而安順場所在的安順村每人平均年收入甚至達到9700多元。今年第二季度,全鄉每人平均存款已超1萬元,全鄉總存款數近1億元,史呷坦言,這些數額還只是鄉親們在鄉上農村信用社的存款情況,並不包括縣城商業銀行的存款數據,實際並不止於此。

   是什麼改變了這個貧困的小山村,讓曾經的革命老區走上了奔小康的道路?

   其實,脫貧攻堅對於安順鄉來説並不是一個“小目標”,用史呷的話説,“既要扶開工,又要送一程;既能除病痛,又要斬斷根”。

   具體而言,通過與企業合作,動員有勞動能力的人到工業園區務工,做到“扶開工”,再通過開展技能培訓,達到“送一程”的效果,由此在一人務工的情況下基本能解決一家人脫貧的問題。

   政府對當地的補貼資金,如退耕還林資金等,則是一項比較穩定的收入來源,能讓鄉親們摘窮的帽子,做到“除病痛”。在此基礎上,教育、鼓勵學生讀書,則成為斬斷窮根的有效途徑。史呷向記者透露了一組數據,今年安順鄉高考成績在大學本科以上的有28人,在全縣16個鄉鎮中佔了十分之一。全鄉彝族大學生有15個,佔全縣40%左右。

   畢業于四川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史呷,通過自身的求學經歷深刻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也對此寄予了厚望。

   貧困人口不脫貧,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就存在“突出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就無法圓滿“收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是完全無從談起。“扶開工”、“送一程”、“除病痛”、“斬斷根”,寥寥數語,轉身的安順鄉正在用自己踐行的成果為我們提供創新扶貧開發的新思路。(汪亞)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