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新華社評論員:辦好基礎教育事業 弘揚尊師重教風尚

2016年09月10日 08:30:28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9月9日電 題:辦好基礎教育事業 弘揚尊師重教風尚——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

  新華社評論員

  “教育決定著人類的今天,也決定著人類的未來。”在第三十二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並同師生代表座談,強調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努力把我國基礎教育越辦越好。親切交流似清風拂面,深刻論述如明燈指引,在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心中激蕩起教育強國的夢想力量。

  時代越是向前,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發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發凸顯。近代以來,從提出“教育為立國的要素”,到踐行“教育就是社會改造”,再到新中國成立以來教育事業突飛猛進,我國已擁有1500多萬名專任教師和2.6億名在校學生組成的世界最大規模教育體系,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為國家發展作出巨大貢獻。教育作為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和實現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日益彰顯對於實現中國夢具有的決定性意義。更加重視教育,努力培養出更多更好能夠滿足黨、國家、人民、時代需要的人才,是歷史規律的深刻昭示,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習總書記的殷切期待。

  “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基礎教育是立德樹人的事業,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只有旗幟鮮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才能培養出大批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強基固本,就要遵循青少年成長特點和規律,紮實做好基礎的文章;樹立強烈的人才觀,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注重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注重學用相長、知行合一,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鼓勵學校辦出特色、教師教出風格,使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讓各種人才競相涌現。“公與平者,即國之基址也。”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加強對基礎教育支援力度,優化教育資源配置,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推進教育精準脫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才能讓每一個孩子都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希望。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