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食藥監:訂餐平臺如屢出問題將入“黑名單”

2016年09月10日 06:12:07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原標題:訂餐平臺屢出問題將入“黑名單”

  昨天上午,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召開網路訂餐平臺問題線索通報會,這是繼8月10日以來,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第三次召開網路訂餐平臺問題線索通報會。百度外賣、百度糯米、美團外賣、到家美食匯、餓了麼五家網路訂餐平臺參加。

  ■整改

  三大平臺下線8000商戶

  百度外賣、美團外賣、餓了麼三大平臺北京地區店舖資訊公示率近九成,2周內下線商戶8000家。由於三大平臺批量下線無許可證店舖,許可證公示率由兩周前的86.5%上升到89.9%,提升了3.4個百分點。

  三大平臺中,美團外賣公示率95.9%,餓了麼89.8%,百度外賣84.5%。

  8月市食藥監局12331投訴舉報中心,共接到消費者對於三大平臺的投訴舉報159件。其中,食品安全衛生問題仍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例如,三大平臺共有標稱的位於豐台區馬連道的“京城老北京美式炸雞店”受到消費者投訴,其線下實體店曾在前一階段開展的無證照餐飲檢查行動中被取締,但其網路經營行為仍未停止。

  市食藥監局網際網路監測中心負責人趙鑫表示,網路食品經營辦法中規定,平臺應建立消費者投訴舉報管理制度,這在三大平臺未得到有效落實。

  私廚訂餐隱患多需謹慎

  市食藥監局食品市場處處長李江表示,近期將對網路訂餐平臺被查處的情況集中進行梳理,移交市工商部門,納入市企業信用體系。據了解,市企業信用資訊網由55個政府監管部門組成,屢次違法情節嚴重的食品生産經營者將被實行部門間聯網的黑名單鎖定,企業的經營行為及有關責任人的企業任職行為都將受到限制。

  針對消費者投訴反映的個別打著“家廚”“私廚”名義的網路訂餐平臺,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網路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對入網經營者實名登記,明確食品安全管理責任。不能因冠以了家庭或私人名義就游離在法律監管之外。

  有個別打著“家廚”“私廚”名義開展訂餐服務的平臺,與店舖非但未簽訂食品安全保障協議,還以免責聲明的形式逃避法律責任。

  市食藥監局提示,希望消費者提升自我保護意識,勿受此類“美食”誘惑。

  ■問題

  1 通報商戶仍未整改

  8月26日,市食藥監局曾向百度外賣、美團外賣兩大平臺通報40條問題線索,後期監測發現,部分已通報問題的商戶,至今仍未下線或整改。這些問題包括,許可證過期、超許可範圍經營涼菜,以及未公示證照資訊等。

  2 許可證件資訊造假

  在市食藥監局通報的許可證資訊涉嫌虛假的商戶中,“雙喜烤肉拌飯”標稱單位為北京金麥田餐飲中心,發證機關為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海淀分局。據了解,本市並無這一機構。

  此外,“苗家藥膳店舖”標稱餐飲單位為北京苗家藥膳小吃店,發證機關為“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海淀分局”。李江表示,本市只有“北京市海澱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五元菜館店舖”標稱餐飲單位為西紅門鵬程餐廳,其上傳證件為“北京市大興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衛生許可證”,而事實上,市食藥監局從未頒發過“衛生許可”證件。

  3 無視過期許可證件

  李江表示,市食藥監局已多次強調,持過期的許可證經營,在法律上等同於無證經營。但三大平臺仍屢次出現所屬商戶持過期許可證經營的現象,對於這些商戶,平臺須及時督促其下線整改或依法辦理延續。

  4 食雜店舖加工餐飲

  在監測中發現,很多商戶標稱的“餐飲單位”,經查詢只持有一般的食品流通許可證。其許可範圍僅限于零售餅乾、飲料等預包裝食品,其業態屬於一般的小超市、食雜店。這些商戶借助三大平臺,在不具備餐飲加工製作環境、設施、人員健康等條件的基礎上搖身一變,進行餐飲加工製作和銷售,存在極大的食品安全風險。還有商戶標稱的“餐飲單位”不具備加工製作涼菜的資質,卻在網上售賣拍黃瓜、皮蛋、花生米等涼菜。

  京華時報記者 張然

[責任編輯:尹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