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習近平的"G20時間":一個自信的大國闊步走向世界

2016年09月08日 15:03:36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西湖上的玉帶橋歷史久遠,橋上重檐四角亭飛動有勢。千百年來,“玉帶晴虹”點綴著小橋流水的江南風光。

  隨著杭州牽手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玉帶橋也作為原型,繪成峰會會標,從江南一景走入世界視野。

  風雨飄搖的過去,它是擺渡到彼岸的一段路。大國崛起的今天,它是一座連接中國與世界、歷史與未來之橋,一座連接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實現合作共贏之橋。

  G20遇見中國,這是爬坡過坎的世界經濟走向復蘇的必然選擇,也是一個影響力不斷提升的大國走向復興的必經之路。

  潮平岸闊的錢塘江見證歷史時刻。細節裏,有國際關係的風雲激蕩,有世界經濟的靜水深流。翻開習近平主席夙興夜寐的日程:多邊活動成果斐然;雙邊會晤密集緊湊,峰會期間他出席了33場雙邊會談會見並同其他來賓接觸交流,轉場精確到了分鐘,每日披星戴月。

  聚焦習近平主席的“G20時間”,追隨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壯麗篇章的徐徐鋪展,世界感知著中國——

  感知著中國的道路自信。細讀杭州峰會公報,和中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高度契合。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國發展的方法論啟示,為破解世界難題提供了中國經驗。

  感知著中國的理論自信。“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中國方案綜合施策、標本兼治,折射出中國發展符合而且引領世界經濟潮流,中國正從全球治理的參與者變為引領者。

  感知著中國的制度自信。行勝於言,杭州峰會標注了G20發展史上的“豐收之年”。將共識轉化為行動,將成果落到實處,中國引領前行,一再佐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感知著中國的文化自信。杭州城內綻放的文化元素,採擷于流淌了五千年沒有斷流的中華文明之河。全球治理凝聚更多共識,需要尋求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自信是一個大國的姿態。從睜開眼看世界,到叩開世界的大門,再到逐步融入世界,直至向世界貢獻中國方案,中國一步步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站在中國與世界關係歷史性變遷的路口,習近平主席的“G20時間”,留下的不僅僅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出路,也有世界對這個古老國家的新認識,更有世界走向未來的新力量。

  3日下午3時 B20峰會開幕式

  闡述中國經驗縱論世界大勢

  這是習近平主席飛抵杭州之後,面向世界的首次亮相。

  國際會議中心的會場座無虛席,安靜得能聽到筆尖劃過紙面的沙沙聲。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B20峰會)開幕式上,G20成員和嘉賓國800余名代表坐在臺下,凝神靜聽。世界經濟的決策者們,也將從與G20峰會背靠背舉行的這個會上,零距離感知全球市場的溫度。

  “中國發展新起點全球增長新藍圖”,長達50分鐘的主旨演講,習近平主席既講述了世界眼中的中國,也描繪了中國眼中的世界。這篇演講被稱為杭州峰會期間中國理念的最集中展示、中國主張的最系統表達。

  世界,從未像今天這般渴望傾聽中國。

  今天的中國,人口占世界近1/5,第二大經濟體,走出“一條同西方制度迥然不同的成功道路”。它的抉擇判斷、進取作為,深刻影響著21世紀乃至更久遠未來。

  “恐怕找不出比中國更合適的國家來傳遞關於經濟未來的信心。”國外媒體的這句評論,恰是今天中國與世界互動的一個注腳。兩年前的布裏斯班峰會上,第十一次G20峰會落戶中國的消息傳遍世界時,復蘇乏力的世界經濟,開啟了對中國方案的新期待。

  一年前,安塔利亞峰會上,世界認真傾聽習近平主席闡述杭州峰會的思路。“相信2016年峰會將給大家呈現一種歷史和現實交匯的獨特韻味。”這一年,進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了25%,在主要經濟體中首屈一指。

  中國經濟轉型的出色成績單面前,杭州峰會的鐘聲敲響了。這一刻,習近平站在講臺,自信從容,演講娓娓道來。“四個進程”“五個堅定不移”,向世界介紹了中國走過的路和未來的路。“四個建設”“三個共同”,為世界經濟把脈開方,推動G20實現從短期政策向中長期政策轉型,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

  中國信心,也是世界的信心。中國機遇,也是世界的機遇。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同構建創新型、開放型、聯動型和包容型世界經濟的新主張,首次全面闡述了中國平等、開放、合作、共用的全球經濟治理觀。他強調,共同構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開放透明的全球貿易和投資治理格局、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包容聯動的全球發展治理格局。在全球化逆風而行的背景下,中國的全球經濟治理觀如春風拂面,為G20機製作為全球經濟治理核心平臺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今天的中國,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這個新起點,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增加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新起點,是中國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起點,是中國同世界深度互動、向世界深度開放的新起點。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