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世界因“一帶一路”而更美好

2016年09月07日 15:30:4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原標題:世界因“一帶一路”而更美好(望海樓)

  世界會更美好嗎?西方有些國家認為,不會。因而出現反全球化思潮,保護主義、孤立主義、民粹主義乃至極端思潮蔓延。全球化何去何從?世界何去何從?人類面臨十字路口。

  而中國給出了響亮的回答:是的,世界會更美好。原因之一,是有了“一帶一路”倡議。世界因為“一帶一路”而更美好。

  “一帶一路”提出3年來,已呈星火燎原之勢,對世界産生了多重影響。

  第一,為世界經濟走出危機指明方向。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投資實體經濟而非製造金融泡沫,成為國際共識。發達國家搞再工業化,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協定、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再工業化等無果而終或遙遙無期的情形下,“一帶一路”倡議就成為國際金融危機後最可行、最有影響的國際合作倡議,引領了世界經濟走出低迷、振興國際和區域合作的大方向,也給全球投資者帶來了希望。2016年8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開展跨國互聯互通,提高貿易和投資合作水準,推動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本質上是通過提高有效供給來催生新的需求,實現世界經濟再平衡。特別是在當前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如果能夠使順週期下形成的巨大産能和建設能力走出去,支援沿線國家推進工業化、現代化和提高基礎設施水準的迫切需要,有利於穩定當前世界經濟形勢。

  第二,世界紛紛向東看,學習中國,走符合自身國情發展道路蔚然成風。目前,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一帶一路”,中國同30多個沿線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同20多個國家開展國際産能合作。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也持積極態度,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斷深入,一批有影響力的標誌性項目逐步落地。“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中國找到了一條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而發展起來,其他國家也正在走出對西方普世價值和華盛頓共識的迷信,開始探索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

  第三,確立了繼續推進全球化的信心,打造包容性世界經濟。如今,西方發達經濟佔世界經濟總量不足40%,不再是全球化的主要發動機。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成為全球産業佈局的重要供給側。建設“一帶一路”,中國歡迎各方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歡迎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參與到合作中來。“一帶一路”不是一條,而是很多條,大家都有份,它是開放的、包容的。

  一些國家對“一帶一路”的看法,經歷了一個由觀望到響應的轉變。過去3年,“一帶一路”成果出人意料地多,國內外積極性出奇地高。中國建設“一帶一路”的自信與自覺,感染、吸引著其他國家和地區加入到“一帶一路”建設的大合唱之中。

  當今世界,許多人把美好期望寄託在中國,寄託在“一帶一路”身上。“一帶一路”讓世界更加美好。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責任編輯:韓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