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博期間,參軍的念頭逐漸在她腦海中清晰起來,而且帶著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按照規定,博士畢業生入伍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她在一天天逼近實現夢想的最後期限。
就像支教和做志願者,韋慧曉希望能夠投身到一項神聖的事業中,“盡自己的一分力量”。參軍就是這樣一件事。高考填志願時,這個來自廣西百色的壯族姑娘在“提前批”志願一欄,鄭重填上國防科技大學,結果“人家在桂林和柳州就招滿了”。這一次,她決定不再讓機會溜走。
2010年10月底,她給海軍首長寄出一封厚厚的自薦信,表達想成為一名現役軍人的願望。“生命里有了當兵的歷史,一輩子也不會感到懊悔,而且也必將是我此生最值得自豪的歷程。”她寫道。
實際上,為了穿上軍裝,她在兩年前就開始了有計劃的體能訓練。先是每天跑四五公里,一年後增加到10公里,“把運動當成和吃飯睡覺同等重要的事情來做”。
自薦信寄出後,韋慧曉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沒想到,3天後她就收到了海軍有關部門的電話。半個月後,海軍方面派人到學校考察,了解情況後為她提供了3個選擇,其中包括當時正在組建的航母接艦部隊。
聽到航母兩個字,韋慧曉的眼神一下子亮了。沒有任何猶豫,她選擇了這項“與民族崛起緊緊相連”的事業。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