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習近平的杭州故事

2016年09月07日 11:14:13  來源:黨建網微平臺
字號:    

  習近平的杭州故事

  發佈時間:2016-09-07 11:01 來源:黨建網微平臺 作者:黨建網微平臺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剛剛結束的G20峰會,讓杭州再一次驚艷了世界。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向世界介紹了歷史的和現代的杭州,並且指出自己曾在浙江工作了6個年頭(2002年至2007年)。黨建網微平臺帶您一起回顧習近平的杭州故事。

  主政浙江:既立足杭州看杭州,又跳出杭州看杭州

  加強對西湖文化的保護

  早在2003年,擔任省委書記不久的習近平就到杭州進行專題調研,他強調,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進文化大省建設。

  2003年9月29日,他在浙江日報特色欄目——《之江新語》專欄中寫道:

  杭州西湖承載著悠久的歷史,積澱著深厚的文化。西湖文化在杭州文化中有著獨特的位置。在西湖四週,留下了吳越文化、南宋文化、明清文化的深刻印記,留下了無數文人墨客的佳話詩篇,留下了不少民族英雄的悲歌壯舉,留下了許多體現杭州先民勤勞智慧的園、亭、寺、塔。可以説,西湖的周圍,處處有歷史,步步有文化。

  對這些歷史文化遺存,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利用好,傳承下去,發揚光大。杭州在去年南線景區改造和今年新湖濱景區、楊公堤景區建設中,挖掘和恢復了不少歷史文化景觀,進一步豐富了西湖風景名勝區的文化內涵。在今後的開發和建設中,還要始終堅持這一點。現在有的地方搞舊城拆遷改造,把一些文物古跡搞得蕩然無存,這是非常可惜的。作為省會城市,杭州應在保護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弘揚歷史文化方面,發揮帶頭作用,做得更好。

  一連種下6棵山杜英和桂花樹

  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對省會杭州的城市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

  2007年植樹節前夕,省黨政軍領導在杭州參加義務植樹,習近平等來到錢江新城的副陽臺景觀綠化工程現場,與幹部群眾和部隊官兵代表一起植樹,他一連種下6棵山杜英和桂花樹,併為種下的一棵棵樹澆水,為新城增添一抹新綠。

  當發現有一棵樹種得不太穩當時,他就重新挖坑、培土,把樹種得更好。他説,要注重植樹品質,提高存活率,努力做到種一棵成一棵,種一片綠一片,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使浙江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大地更加秀美,為城鄉居民創造優美的環境。

  推進杭州的城市化

  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每年都要抽出時間在杭州調研,對杭州經濟社會發展、黨的建設等各項工作提出具體要求,給予有力指導。特別是2004年2月,習近平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議,專題聽取杭州市推進城市化工作彙報,研究杭州城市化發展戰略問題。他説,推進杭州的城市化,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既立足杭州看杭州,又跳出杭州看杭州,辯證地認識和處理與發展相關的各方面重大關係,著力抓好規劃、建設、管理和發展等工作。他特別強調,杭州要切實按照城市定位搞好規劃,堅決維護規劃的權威性。

  考察杭州:幹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

  2015年5月25日至27日,習近平來到浙江考察。“這裡秀美的山水,這裡勤勞的人民,這裡悠久的文化,給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首次調研浙江。在杭州,他來到杭州城市規劃展覽館、錢江新城城市陽臺、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考察調研。

  還湖於民、還園於民、還景於民

  2015年5月26日下午,習近平考察了杭州城市建設。他來到杭州城市規劃展覽館,看沙盤,觀視頻,聽介紹,了解近年來杭州城市發展特別是新城區建設情況,對杭州確立並不斷實現城市功能更全、生態環境更美、人民生活更好的目標表示肯定。在展覽館,杭州市負責同志彙報了西湖周邊會所整治情況,習近平指出:“公共資源不能為少數人壟斷享用,更不能搞不正之風,敗壞社會風氣。”2014年以來,杭州陸續關停轉型西湖周邊30家會所,實現還湖於民、還園於民、還景於民。

  杭州這個地方環境多好啊,我離開浙江時這片還沒有建起來

  習近平來到位於錢塘江邊的杭州錢江新城城市陽臺考察新城建設情況。正在這裡休閒的市民看到總書記來了,熱情圍攏過來打招呼。習近平一邊同大家握手一邊説:杭州這個地方環境多好啊,我離開浙江時這片還沒有建起來。他詢問大家住得遠不遠,平時來這裡有些什麼活動,祝市民們身體健康、生活愉快。一位上了年紀的市民對習近平説,我喜歡讀你的《之江新語》。習近平對她説,那是每天寫下的三言兩語的感受,在報紙上登出來,後來匯整合冊了。

  錢江新城規劃總面積20.98平方公里,是杭州實施“沿江開發、跨江發展”戰略,從“西湖時代”邁向“錢塘江時代”的“橋頭堡”。

  了解“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成果

  離開錢江新城,習近平又來到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海康威視是浙江企業創新發展的典範,展示出了習近平在浙江時提出“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成果。

  得益於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創造了“浙江奇跡”、“浙江現象”。然而,進入新世紀,浙江卻遭遇了“成長的煩惱”:電力緊缺、土地緊缺、出口産品頻繁遭遇調查……時任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審時度勢,浙江既不能增加資源和環境的消耗,又要以一定的速度把握戰略機遇,浙江經濟在兩難中的唯一齣路就是“騰籠換鳥”。在2004年專題學習會上,習近平強調,要痛下決心,以“騰籠換鳥”的思路和“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精神,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讓“吃得少、産蛋多、飛得遠”的“俊鳥”引領浙江經濟。

  相聚西湖:讓二十國集團從杭州再出發

  金秋時節,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齊聚杭州,找尋振興世界經濟的道路。一場《最憶是杭州》,不僅震撼了國人,更是驚艷了世界。從西子湖到大運河,從電子商務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2016年B20杭州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對“杭州元素”和“浙江細節”如數家珍,娓娓道來。正如主旨演講所説,杭州這個“創新活力之城”、“生態文明之都”的點滴變化,折射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

  啟航杭州:以杭州峰會為嶄新起點,讓二十國集團再出發

  “中國的發展前景一定會越來越好,對世界的貢獻一定會越來越大”,“讓增長和發展惠及所有國家和人民”,“期待著二十國集團勇做世界經濟的弄潮兒”,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用“四個進程”“五個新的起點”向世界介紹中國發展的過去和未來,用“四個建設”“三個共同”為全球經濟開出綜合施治的藥方。習近平的主旨演講,彰顯了發展中大國的責任和擔當,提振了全球經濟增長的信心和勇氣。

  在杭州峰會上的閉幕辭中,習近平指出,在我們共同努力下,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取得了豐碩成果,畫上了圓滿句號。相信此次會議將成為一個嶄新起點,讓二十國集團從杭州再出發。

  詩詞杭州:所引古詩詞,多與杭州相關

  “只要我們彼此包容、守望相助,就能無論晴時好、雨時奇都堅定前行,共抵彼岸。”習近平在晚宴致辭時説。這裡的“晴時好,雨時奇”,從“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豪蘇軾的詩句“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中化出。

  “秋日的杭州,仍可感受到夏季的熱情,看到盛開的荷花。中國宋代詩人曾描寫西湖荷花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習近平在致辭時説道。這兩句詩來自於南宋詩人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寫的是六月的西湖不同於其他季節的獨特景象。

  在B20峰會開幕式演講結束時,習近平説:這幾天正值錢塘江大潮,中國有個詩句,叫“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我同各位一樣,期待著二十國集團勇做世界經濟的弄潮兒。

  故事杭州:講述杭州與各國名人的歷史淵源  9月4日晚上,習近平夫婦舉行歡迎宴會,宴請參加G20杭州峰會的賓朋。在宴會正式開始前,習近平致歡迎辭。在晚宴致辭中,習近平向賓朋們講述了幾個故事。

  1583年,義大利人利瑪竇來到中國,他于1599年記述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一説法,據説這是首個記錄、傳播這句話的西方人。

  四百年前,德國的克雷費爾德市就同杭州開始了絲綢貿易。

  一百四十年前,1876年的6月,曾經當過美國駐華大使的司徒雷登先生出生於杭州,在中國生活了五十多年,他的骨灰就安放在杭州半山安賢園。

  九十多年前,1924年4月,印度詩人泰戈爾先生遊覽了西湖,特別喜歡並寫下了不少詩,其中有一句寫得特別好:“山站在那兒,高入雲中,水在他的腳下,隨風飄蕩,好像請求他似的,但他高傲地不動。”他還表示想在西湖邊買個小屋,住上幾天。

  二十多年前,1992年10月,南非總統曼德拉先生來到杭州,遊覽了西湖,表示願意在這裡住上一輩子。

  (綜合媒體報道)

  轉載請標注來源:黨建網微平臺

  總監製/徐遙 責編/劉文韜 編輯/馮靜 製作/溫婉茹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