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堅定信念 立即行動

2016年09月06日 11:23:07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召開至第十一次,世界更加迫切需要完善經濟治理、推動經濟增長的務實行動。面對殷殷期待,習近平主席9月3日在G20工商峰會上的主旨演講,不但為世界經濟把好脈、開藥方,還號召G20成員同國際社會一道堅定信念、立即行動。

  共同維護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共同構建合作共贏的全球夥伴關係,共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習近平主席給出的行動路線和方針,展示出讓G20成為行動隊而不是清談館的大智慧。

  “三個共同”提供機制保障

  全球化讓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是以鄰為壑、各掃自家門前雪,還是共同行動、合作共贏?答案不言自明:狹隘觀念必須讓位於共同治理。習近平主席提出“三個共同”主張,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

  “三個共同”相輔相成。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是全球經濟治理的外部保障,因為沒有和平就沒有發展,沒有穩定就沒有繁榮。合作共贏的全球夥伴關係是內在動力,因為任何國家都不能在孤島上生存,只有合作才能推動進步。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是目標,必須讓其更好反映世界經濟格局新現實。

  “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合作共贏的全球夥伴關係是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的基礎和保障,這體現了中國的理念和經驗。中國改革開放38年的成功經驗表明,和平穩定是大前提。沒有和平穩定就無法談發展,也無從談全球治理。”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指出,中東問題、歐洲難民危機等都是不穩定引起的。

  拋棄過時的冷戰思維,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共同構建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以平等為基礎,確保各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習近平主席同時闡明如何實現“三個共同”。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杜大偉認為,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諸多問題都需要共同應對,如基礎設施投資不足、貿易和投資不振等。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室主任黃薇表示:“‘三個共同’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目的是推動各國採取更多共同行動。目前保護主義、民粹主義等有所抬頭,‘三個共同’有助於將這些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有利於推動各國的開放合作。”

  英國國際商會秘書長克裏斯索斯沃斯説,目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貿易壁壘繁多,習近平主席的演講強調了合作的重要性。各國應該像一個團隊,共同應對就業、貿易、投資等方面的挑戰。

  “四大原則”體現與時俱進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面對世界經濟格局變化,全球經濟治理也需要與時俱進。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提出,全球經濟治理應該以平等為基礎,以開放為導向,以合作為動力,以共用為目標。“四大原則”順世界大勢,明治理方向,定治理格局。

  “平等、開放、合作、共用是一脈相承的。平等為根本,全球經濟治理必須保證各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的權利、機會、規則平等。開放是起點,世界各國緊密聯繫在一起,互相開放才能促進合作。開放、合作具有正面激勵作用,有助於經濟發展,容易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滿足平等、開放、合作要求,發展成果才能更好惠及各國人民。”黃薇表示。

  巴西亞太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塞維利諾卡布拉爾認為,習近平主席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演講著眼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並引入了新概念、新政策和新機制。

  中國推動完善全球經濟治理,不是為了讓治理“東方化”,而是為了實現治理的真正全球化。俄羅斯戰略研究所專家維亞切斯拉伕霍羅德科夫表示,中國堅持開放合作,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樹立了榜樣。習近平主席的求同存異、聚同化異等觀點,不僅表現出中國將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與世界共用發展機遇的決心,也給某些只顧維護一己私利的國家敲響了警鐘。

  英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馬丁雅克表示,國際金融危機後,西方國家陷入各種問題,變得越發封閉保守。習近平主席呼籲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闡述全球經濟治理的新方案、新政策,這表明中國不再僅僅是全球化的被動參與者,正在逐漸成長為全球化的塑造者。

  “四大重點”明確關鍵領域

  世界經濟問題紛繁複雜,全球經濟治理頭緒甚多。如何化繁為簡,抓住全球經濟治理的牛鼻子?習近平主席明確“四大重點”:構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構建開放透明的全球貿易和投資治理格局,構建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構建包容聯動的全球發展治理格局。

  美國亨利史汀生中心東亞項目高級研究員孫韻表示,在全球經濟治理改革方面,如何協調不同國家立場和優先方向是一大挑戰。習近平主席提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的中國主張,讓人感受到了中國的強烈信心。坦尚尼亞國際問題專家賈法爾姆亞斯裏表示,習近平主席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確定“四大重點”,顯示出寬闊的視野。治理好這些關鍵領域,世界經濟就能獲得更多新動力。

  黃薇表示,“四大重點”都是全球經濟治理中的關鍵部分,將這些關鍵部分的規則理順,有益於不斷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有利於全球經濟進一步發展。金融治理不穩固,世界經濟就會起波濤,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就與全球金融治理存在缺陷有關。這“四大重點”與杭州峰會議題高度契合,也為G20峰會合作機制提供了重要思路。

  中國是完善全球治理的倡導者,也是率先實踐者。中國批准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並與美國共同交存批准文書,受到世界高度關注。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埃裏克伯格洛夫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重視保護環境,並且採取實際行動,對中國乃至世界意義重大。

  從杭州峰會的沉甸甸的成果中,也可以看出中國行動的分量。《二十國集團創新增長藍圖》明確創新行動計劃,結構性改革有了優先領域、指導原則、指標體系,《全球貿易增長戰略》繼續支援多邊貿易體制,全球首個多邊投資規則框架填補國際投資領域空白,發起支援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倡議,發起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倡議,制定創業行動計劃……一系列務實成果,將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貢獻力量。

  提供機制保障,確定重要原則,指明關鍵領域,制定行動計劃,全球經濟治理打上深深的中國印記。從杭州再出發,世界經濟目標明確,動力十足。

  (本報記者裴廣江、莽九晨、張朋輝、邢雪、顏歡、曲頌、李應齊、李志偉)

  《 人民日報 》( 2016年09月06日 03 版)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