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美媒:越來越多中國單身女性赴海外冷凍卵子

2016年09月06日 01:33:37  來源:參考消息網
字號:    

  參考消息網9月6日報道 美媒稱,越來越多中國單身女性隻身飛赴國外冷凍卵子。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8月30日報道,隨著麻醉藥一點點推入體內,陸怡(音)慢慢失去了直覺。在接下來的半個小時中,一名醫生從她體內取出了8顆卵子。這些卵子被放入含有液態氮的記憶體中,這些可能成為嬰兒的脆弱的泡泡即將迎來一個充滿希望和不確定的冰凍未來。

  報道稱,陸女士在斯坦福大學取得了商學位,並在上海開設了一家公司,該公司專門在中國癌症患者和美國醫學專家之間牽線搭橋。不過與很多女性一樣,陸女士發現事業和家庭很難兩全。

  “我知道未來某個時候我會想要生孩子,但絕對不是現在,”仍是單身的陸女士説。

  因此,在去年,34歲的陸女士決定將自己的卵子冷凍起來。由於中國不允許未婚女性接受生育治療,因此她來到加利福尼亞接受卵子冷凍。這樣做的遠不只陸女士,為了保留一份選擇,掌控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多的中國單身女性隻身飛赴國外冷凍卵子。去年,女演員徐靜蕾在微博上發文稱她在2013年飛到美國去冷凍了自己的卵子。而在此之前,大多數中國民眾都不知道自己還有這樣一項選擇。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知道還有種技術,”陸女士説,“我想,如果她能做,為什麼我不能?”

  報道稱,在中國,醫療機構在實施試管嬰兒技術中,禁止給不符合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法規和條例規定的夫婦和單身婦女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即便近來人口管控措施有所放寬,二孩全面放開,限制也仍然存在。

  “中國人對生殖技術仍然缺乏熱忱,主要是由於政府擔心這會給人口政策帶來消極影響,還可能會催生例如卵子黑市等問題,”上海社會科學院專門研究城市與人口發展問題的研究員王紅霞説,“因此就只能以犧牲未婚女性等特定人群的生育權利來解決這些問題。”

  王紅霞還説:“未婚生子與中國社會的道德標準是衝突的。”

  徐靜蕾所講述的自己冷凍卵子的經歷在中國社會掀起了一場討論。而此後的微博民意調查則吸引了8.3萬名民眾投票,近80%的人投票反對針對未婚女性的冷凍卵子禁令。

  報道稱,而下定決心的單身女性卻通過效倣徐靜蕾的做法來規避法律條框:那就是離開中國。“規定無法阻止人們去其他地方,”陸女士説。

  醫療諮詢機構已經開始抓住這一趨勢,在中國客戶和外國生育診所之間牽線搭橋。

  “近三年來,有到美國接受生育醫療服務這方面需求的人每年都會增加10%-15%,”旅行衛生保健中心的行銷總監楊傑(音)説。這家上海的機構與俄勒岡生殖醫學中心進行了合作。

  該機構負責協助客戶申請簽證、機場接送、住宿、翻譯,甚至還可以提供普通話司機。“無論我們的客戶提出什麼要求,我們都會儘量滿足他們,”楊傑説。

  報道稱,一些美國生殖醫療診所也在中國開設了辦公室。來自美國加州的連鎖醫療機構HRC生殖醫學中心的六名醫生在中國建立了夢美HRC生殖醫療中心。如今,夢美在中國十個城市均設有辦公室。

  夢美的總經理鄧旭陽(音)説:“我們的客戶大多是經濟寬裕、受過良好教育的30來歲的中國女性。她們想要尋求這方面服務,而且也能負擔得起。”在美國冷凍卵子的花費一般在1.1萬美元—1.6萬美元之間。而每年的儲存費用一般在450美元—600美元之間。

  報道稱,“我們與不同的公司合作以尋找潛在客戶,”鄧旭陽説,“我們也跟房地産集團合作,將開放日與參觀診所結合起來。”

  美國輔助生殖技術學會的數據顯示,加州51個生殖診所中有33個可提供專門針對中國客戶的服務,例如中文檔案和網站,以及説中文的工作人員。

  然而,這一生育輔助手段在女性人群中的受歡迎度和最終結果並不相稱。

  美國輔助生殖技術學會會長凱文杜迪説,2009年-2014年間,解凍卵子的成功出生率不足24%。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特別是34歲之後,卵子的品質和數量都會出現下降。此外,取卵也會對人體産生副作用。

  報道稱,促排卵會導致1%的人出現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徵,陸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到第五天結束時,我看起來就像是個懷胎八月的孕婦,”她説,“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否繼續下去。但是還是告訴自己,我必須堅持,我必須繼續下去。”

  陸女士在微信中記錄了自己的這段經歷,共有10萬人觀看了這條記錄。她還加入了一個群聊,群聊裏有上百名中國女性,她們要麼就是正考慮冷凍卵子,要麼就是正在實施冷凍卵子。

  “我們會交流,會互相鼓勁,”她説,“還有些人甚至結伴去美國接受治療。”

  報道稱,眼下,陸女士仍將精力集中在她的公司上,同時她也給自己擠出了更多時間。回顧自己冷凍卵子的決定,她説:“什麼都沒改變,一切又都變了。”(編譯/文怡)

[責任編輯:尹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