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專家談】習主席B20峰會演講為世界經濟“把脈開方”

2016年09月05日 21:33:59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字號:    

【專家談】習主席B20峰會演講為世界經濟“把脈開方”

  作者: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何自力

  在2016年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習總書記提出要建設創新、開放、聯動、包容型世界經濟,全面表達了對世界經濟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和發展著力點的中國觀點,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建設創新、開放、聯動、包容型世界經濟是把握世界經濟發展大勢,引領世界經濟走向復蘇和可持續發展,推動經濟全球化進一步邁向新階段的戰略抉擇。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經濟全球化和資訊技術革命的強有力推動下,全球貿易、投資、金融快速發展,世界經濟呈現前所未有的繁榮發展態勢,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使這一發展勢頭戛然而止,經濟全球化陷入低潮,雖然世界各國政府全力加以救助和干預,時至今日世界經濟低迷狀態依然故我。如何拉動世界經濟走出困境實現復蘇,如何推動經濟全球化進一步向前發展,是國際社會對G20峰會的高度期待。中國作為此次G20峰會的主辦國無疑有責任與國際社會一道對世界經濟把脈問診,開出標本兼治的藥方,建設創新、開放、聯動、包容型世界經濟正是這樣一個全新藥方,它的提出和貫徹落實有助於推動世界經濟實現有力復蘇,引領經濟全球化邁向發展新階段。

  建設創新、開放、聯動、包容型世界經濟是化解世界經濟發展矛盾,破解發展難題的有力武器。當今世界經濟面臨的問題複雜多樣,而核心問題依然是發展問題,“創新、開放、聯動、包容”理念系統地提出了破解發展難題的思路。創新發展注重解決發展的動力問題。目前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傳統動力已經減弱,新的動力還未形成,培育新動力和實現動力轉換是當務之急。創新發展要求國際社會共同努力推動以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為主要內容的各方面創新,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發展。

  開放發展注重解決一體化發展問題。開放是充分利用全球資源,實現各國共同發展和繁榮的必由之路。實現開放發展就是要克服世界經濟發展規則和發展路徑的排他性、碎片化和封閉性弊端,構建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良性制度環境,防止經濟全球化逆向發展。

  聯動發展注重解決發展方式問題。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經濟高度聯繫在一起,一損俱損,一榮俱榮,誰也不能獨善其身。為此,世界各國要高度警惕和防止保護主義抬頭,積極開展創新和産能合作,努力實現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主動對接各自發展戰略和規劃,大力推動政策協調和聯動,提高全球經濟共贏面。

  包容發展注重解決公平和正義問題。包容是實現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包容發展就是要努力破除制約發展中國家發展的各種體制和機制障礙,推動發展中國家走上工業化道路,形成自我發展能力,同時要擴大全球公共産品的供給能力,先進帶後進,富國幫窮國,讓經濟增長惠及所有人,讓所有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人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

  “創新、開放、聯動、包容”的理念以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推動構建合作共贏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當前世界經濟徘徊不前復蘇乏力局面是由金融危機造成的,從根本上講,則是由舊的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造成的。舊的國際經濟秩序存在三大缺陷:一是少數發達國家壟斷國際規則制定權,而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聲音和利益得不到表達和體現;二是國際規則呈現排他性、封閉性和碎片化發展態勢,缺乏完整性和普惠性;三是國際關係規則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不強,全球治理能力弱。

  中國提出建設創新、開放、聯動、包容型世界經濟旨在倡導所有國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國際關係準則,積極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構建合作共贏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積極貫徹“創新、開放、聯動、包容”理念,就是要推動國際規則和治理體系改革,提高發展中國家在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就是要構建系統完備、惠及所有國家的國際規則,不搞排他性、封閉性和碎片化安排,反對一國獨大,贏者通吃,使所有國家共商規劃、聯動發展、共用成果;就是要規劃世界各國共同發展願景,加強各國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提高全球治理能力和水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毫無疑問,“創新、開放、聯動、包容”體現了世界經濟發展大趨勢,反映了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普遍要求和願望,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是解決當前世界經濟發展面臨主要矛盾和主要問題的有力手段。“創新、開放、聯動、包容”理念的提出和貫徹落實,有助於國際社會形成發展共識,共同應對和克服發展中面臨的種種矛盾和困難;有助於世界各國團結合作,聯動發展,推動世界經濟走出困境,實現各國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有助於構建合作共贏的國際經濟新秩序,提高全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準,推動經濟全球化走向發展新階段。(何自力)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