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G20杭州峰會見證全球經濟治理新起勢

2016年09月05日 10:03:21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字號: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8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長乏善可陳,長期以來形成的4%穩定增長線再難企及,全球經濟治理也面對尷尬困境,舉步維艱。G20平臺要能夠行穩致遠,必須正視從過去危機應對向全球治理長效機制轉變的重大挑戰。值此關鍵節點上,G20杭州峰會勇立潮頭,正見證著全球經濟治理提振的新起勢。而中國作為主席國,也正為積極、全面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貢獻智慧。

  變通之際,間不容發。3日下午,習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B20峰會)開幕式併發表主旨演講,以“小智治事,大智治制”的生動表述,呼籲G20成員國聯手世界各國“共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4日下午, 習近平主席在G20杭州峰會開幕致辭時又進一步指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要“夯實機制保障”。“治制”本質上是重構、重塑,即是要在現有基礎上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朝規範化、制度化方向發展,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機構的改革方案,將G20塑造成為下一代和21世紀的最重要全球治理協調機制。

  全球經濟治理説易行難。G20成員國作為全球經濟的“撐船手”“弄潮人”,推動並落實全球經濟治理責無旁貸。不同以往,全球經濟治理的轉型應以開放為導向,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機制封閉化和規則碎片化;應以共用為目標,不搞一家獨大或者贏者通吃;應以合作為動力,全球性挑戰需要全球性應對,沒有人能夠整碗捧走,合作是必然選擇,共商規則,共建機制,共迎挑戰。誠如胡雪岩所言,你肯為別人打傘,別人才願意為你打傘。唯有如此,才能提升各國參與的信心,才能切實提高全球經濟治理的有效性。

  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是世界經濟和當代國際關係中意義最為深遠的變化之一。新形勢下,全球經濟治理轉型的新理念、新原則應以平等為基礎,更好反映世界經濟格局新現實,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4日上午,習近平主席在金磚國家領導人非正式會晤上指出,要把金磚國家和二十國集團這兩個重要平臺建設好、維護好、發展好,推動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在國際治理中佔據更加主動有利地位。總體看,面對世界經濟弱勢增長和發展演變態勢,當前全球經濟治理的重點應包括:

  共同構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維護世界經濟穩定大局。從2010年到2015年,G20峰會歷時五年才落實了對國際金融機構的改革方案。未來全球金融治理體系,尤其是要優化國際金融機構治理結構,充分發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作用,份額改革必須更好、更快地反映全球經濟影響力和權力的轉移。在中國等國的要求下,目前G20已重啟了國際金融架構工作組,旨在進一步加強全球金融安全網建設。

  共同構建開放透明的全球貿易和投資治理格局,鞏固多邊貿易體制。全球貿易增速近年來明顯放緩,預測今年會連續第5年低於3%;全球雙邊和區域投資協定3300多個,投資規則“碎片化”嚴重;貿易保護主義升溫。G20需要合力推動貿易自由化進程,拿出有效方案,使雙邊及地區貿易協定與多邊貿易體制保持一致。中國在促進貿易投資開放的全球努力中正發揮帶頭作用,在中國的堅持下,G20實際正逐步成為國際貿易投資的重要框架機制。

  共同構建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推動綠色發展合作。3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奧巴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浙江杭州共同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批准文書交存儀式,兩國正式加入《巴黎協定》。中美兩國展現的領導力和密切合作對於氣候變化談判的成功完成發揮了關鍵作用, 現在又為該協定於年內生效注入了強勢推動力。此外,杭州峰會首次將綠色金融納入重點議題,也是順應全球落實《巴黎協定》目標的舉措,有助推動氣候、環境方面的全球合作。

  共同構建包容聯動的全球發展治理格局,以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目標。據統計,目前世界基尼系數已經達到0.7,超過了公認的0.6危險線。杭州峰會首次將發展議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突出位置,首次圍繞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行動計劃。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與各國發展計劃對接,不僅使G20發展議程更具潛力,也將為全球發展事業作出貢獻。其中,尤其是中國發起支援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倡議,將進一步彰顯自身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的責任擔當。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全球經濟治理本質上是通過國際合作管理、控制、解決全球範圍內的共同經濟挑戰、危機和威脅。雖然在當下實現公正、合理、有效的經濟治理還面臨著諸多阻力和不確定性,但前進的勢頭已顯露。G20杭州峰會順勢而起,不走回頭路,從長計議全球經濟治理轉型與未來,象徵著全球經濟治理呈現新起勢,進入新征程。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