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習主席開出“三味中藥” 標本兼治世界經濟

2016年09月03日 20:32:35  來源:國際線上
字號:    

  2016年9月3日下午,二十國集團杭州工商峰會(B20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主旨講話,就當前世界經濟增長、全球經濟治理以及G20集團機制轉型,詳細闡述了看法。

  習主席的講話內容豐富,語言生動,含金量很大,許多人將其比作是世界望眼欲穿的“中國處方”。仔細看,處方裏的藥材很多,但最起效、最重要的當屬以下“三味中藥”:

  第一味:“向創新要動力,向改革要活力”做生意講究“開源節流”,發展經濟也要在一“開”一“節”上想辦法。華爾街金融風暴迄今已過去八年,但陰霾未散。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幾乎都面臨著經濟復蘇乏力、新舊動能換檔接不上的困境,“節衣縮食”顯然解決不了問題,唯有廣開門路、開闢新的增長源泉,才能拉動經濟前行。習主席在B20峰會講話中指出“創新是從根本上打開增長之鎖的鑰匙”,進一步強調了創新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創新驅動”、“科技的基礎性創新”,無疑會是明天開幕的G20杭州峰會的一個“制高點”。

  要創新,就必須改革。習主席在講話中強調“向改革要活力”,是因為只有改革,才能釋放出創新的活力與熱情,才能充分挖掘經濟增長的潛力。事實上,當前世界經濟之所以慢增長甚至不增長,除了金融危機影響未消這個原因外,更深層的原因是結構性改革沒有推進。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短期刺激經濟,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管用,但要中長期保持增長,就必須進行結構性改革。正因此,杭州峰會前,各方明確了結構性改革的9大優先領域和48項指導原則,制定了衡量改革進展和成效的指標體系。可以預見,“創新增長”和“結構改革”將成為杭州峰會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兩隻輪子,推動建設創新型世界經濟。

  第二味:“鞏固G20全球經濟治理平臺的地位”由於全球增長乏力,世界範圍內的貿易保護、民粹主義情緒上升。美國“特朗普現象”、英國脫歐等事件,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在2015年安塔利亞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既要治標以求眼下穩增長,又要治本以謀長遠添動力。”在今天的B20杭州峰會上,習主席強調“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共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實則進一步指出解決世界經濟亂象、防止危機重演的根本之道,在於鞏固G20全球經濟治理平臺的作用,推動G20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

  那麼,G20應該如何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習主席在講話中,系統地闡述了全球經濟治理的內涵、原則、重點及目標,指出全球經濟治理“以平等為基礎、以開放為導向、以合作為動力、以共用為目標”,反對保護主義,不搞“排他性安排”,不搞“一家獨大”,而是加強政策協調、交流互鑒,確保所有人“利益共用”,建設“開放型”、“聯動型”世界經濟。

  習近平的這一論述,是全球經濟治理的最新智慧成果。這一成果來自於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量三分之一的貢獻,來自於“一帶一路”戰略、亞投行等舉措對世界經濟的再平衡,更來自於中國對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新秩序的不懈追求。杭州峰會,無疑將推動全球治理進程往前邁進一大步。

  第三味:“推動包容、持續性發展”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包容”是杭州峰會的一個重點議題,習近平在講話中用“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美好”這句話,通俗地表達了“包容”的意義所在。增長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説,G20不僅屬於二十個成員,也屬於全世界;G20的增長和發展,要惠及所有國家和人民。

  推進包容性發展,就要傾聽佔全球人口五分之四的發展中國家的聲音,使各國人民都能公平地分享世界經濟增長帶來的利益,進而實現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正如習主席所説,本次杭州峰會,在發展問題上開創了三個“首次”:首次把發展問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框架核心位置、首次就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題制訂行動計劃、首次就支援非洲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開展合作。這種安排,對促進“包容性世界經濟”建設具有開創性意義,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對此的評價是:中國的積極努力“使二十國集團峰會的包容性提高到一個新的水準”。

  人們還記得,一年前,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因從中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治療瘧疾獲得諾貝爾獎,讓世界見識了中醫的神奇與高效;一年後,在美麗的西子湖畔,中國為世界增長和全球發展開出的“三味中藥”,必將惠及所有國家和人民!(盛玉紅 國際臺評論員)

[責任編輯: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