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一言不合就跳槽? 媒體析"跳聲一片"背後迷惘與缺失

2017年01月13日 10:27:55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跳槽,在今天的職場中已是司空見慣。而作為職場生力軍的90後,似乎更給人留下了一言不合就跳槽的印象。跳槽真的好嗎?跳槽對個人和企業來説,意味著什麼?工人日報頭條號進行了調查——

  “跳聲一片”背後的迷惘與缺失

  本報記者 賀少成 曲欣悅

  編者按

  企業競爭,本質上是人才的競爭,誰擁有了穩固而優秀的人才團隊,誰就有可能在市場競爭中佔據主動、爭得先機。因此,員工對企業越忠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會越強。然而,當下的職場卻是“跳聲一片”。跳槽固然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自由流動的一種方式,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也使得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降低,頻繁跳槽,致使勞資雙方雇傭關係不能長期化,既對企業發展不利,又影響員工個人的職業規劃。

  既然居高不下的離職率帶來的不是“雙贏”,為何近年來卻愈演愈烈呢?是企業不能將以人為本貫徹始終,還是員工缺乏正確的職業觀?是社會和經濟轉型期人們的生活方式轉變,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任性不羈?是企業凝聚力降低,還是員工責任感缺失?

  本版從即日起,推出《關注跳槽那些事》系列報道,力求通過詳實的調查、採訪、數據的展示,從“我的跳槽故事”“企業管理者説”以及“專家怎麼看”等視角,解讀跳槽現象産生的原因、帶來的問題。我們期待從職工思想、企業文化、價值觀等層面探求跳槽這一社會問題的原因及破解之道,敬請關注。

  相關調查顯示,近年來應屆畢業生到崗率低、離職率高,9月份又將迎來職場跳槽小高潮。

  跳槽,在今天的職場中已是司空見慣。而作為職場生力軍的90後,似乎更給人留下了一言不合就跳槽的印象。

  跳槽真的好嗎?跳槽為了什麼?跳槽對個人和企業來説,意味著什麼?忠誠度和奉獻精神在今天是否已經過時?

  超7成網友有過跳槽經歷

  你有過跳槽經歷嗎?在工人日報頭條號的一項調查中,有1767名網友參與調查,其中77%的人表示有過跳槽經歷,沒有跳槽經歷的僅佔23%。

  跳槽的人中,跳過3次及以上的網友佔比最高,達到36%;排在其後的是有過1次跳槽經歷;有過兩次跳槽經歷的排在第3位;而沒有跳槽經歷的則排在最末。

  因為什麼原因跳槽?“收入”仍是網友的首選項,達到56%;緊隨其後的是“更長遠的事業規劃”和“無法忍受原單位”;9%的網友表示跳槽“看心情”。

  有過跳槽經歷的網友“觸手可及的夢想”就表示:“跳槽要分情況,有計劃的跳槽是正確的,沒有計劃就跳槽是自找苦吃。不過吃點苦才能長記性,反正我是長了記性,沒有計劃好的情況下不會跳槽。”

  哪類人跳槽比較多?民營企業員工遙遙領先其他人群,佔比達到70%;緊隨其後的是新創業公司員工;然後才是國有企業以及公務員、事業單位編制人員。

  哪個年齡段的人最愛跳槽?81%的網友選擇了90後;33%的網友選擇了80後;僅有3%的網友選擇了70後。而對於90後愛跳槽,大多數網友選擇了包容的態度——49%的網友認為“跳槽説明他們對自己有規劃”;28%的網友表示“説不清楚”;只有23%的網友認為90後是“不缺錢的一代,職場素養差”。

  員工頻繁跳槽對企業公不公平?高達92%的網友認為這是“雙向選擇,沒什麼不公平”;5%的網友表示“企業付出了成本,不公平”;還有一部分網友表示“説不清楚”。

  跳槽會讓自己變得更好嗎?61%的網友表示“跳槽讓人生選擇更多了”;34%的網友表示“説不清楚”;僅有5%的網友表示“後悔跳槽”。

  跳槽是否意味著忠誠于企業過時了?網友“看看你”很直白地表示:“現在都很現實,講忠誠,不發工資誰白幹活,房貸講忠誠?吃喝講忠誠?”也有網友表示原單位對自己很不錯,心裏有些不忍,但“為了更好的發展也就選擇跳了”。

  儘管不少網友吐槽“這年頭不能再講忠誠”,仍有超過半數的網友表示“忠誠和奉獻什麼時候都需要”。他們認為,不管什麼時代,社會都需要正能量,人也需要精神力量。

  跳還是不跳 ? 冷暖自知

  不少網友都在網上表示“跳槽窮三月,改行窮三年”。到了現實中,跳槽又會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呢?

  從北京某985高校英語專業畢業的靳曉華目前正在上海一家知名的廣告公關公司工作。半年前,她曾在蘇州一家教育技術企業做市場策劃和翻譯。

  靳曉華選擇跳槽有一半是因為外部原因,當時她所在的部門總監因事辭職,公司將他們部門按職能劃分到其他部門。新的崗位雖然加班少了很多,但清閒的日子讓她很迷茫。正好上海一家廣告公司招英語專業的求職者,靳曉華便順利地跳到了現在的崗位。“其實跳槽沒有想像中複雜,至少對我來説僅僅是因為發現自己對這份工作沒有熱情了。這很可怕。”

  新的工作帶給靳曉華的改變很大。公司的平臺更大,有了更多參加大型活動、出差見世面的機會,能接觸到很多廣告領域的業界牛人,這逼著她每天都要學習很多新知識。

  從蘇州到了上海,生活成本變高了,工資卻並沒有漲多少,但靳曉華依然很開心,生活在上海這樣的城市裏,文化娛樂生活很豐富,這也讓她開始培養自己的一些小興趣。

  下周,學金融的楊晨就要入職自己的第三份工作了。第一份工作她做了一年半,第二份還不到三個月。楊晨的工作地點在香港,和大陸相比,在這裡跳槽是件很普通的事,“我在這兒的研究生同學不少都換過好幾次工作”。

  楊晨最初在一家證券公司上班,每天作息規律,不用加班。但在她看來,這很無趣,學不到東西。“感覺自己作為女孩子,本身工作黃金時間就有限,所以不能再浪費了。”

  楊晨的職業目標很明確——進一家大型券商公司做一線工作,接觸更多的客戶。因此,她從整天坐辦公室對著電腦的運營工作換到了現在經常需要電話溝通的銷售崗位。但是,入職第二份工作的她發現工作氛圍和她想像的不太一樣——周圍的同事年紀偏大,同齡人太少,工作前景並沒有應聘時老闆説得那麼好。為了不耽誤時間,楊晨決定儘快轉戰下一份工作,“工作經歷短寫進簡歷也不好看,應聘時還需要解釋很多,所以能儘早跳走就儘早跳。”

  雖然已經跳了兩次槽,但楊晨也覺得經常換工作並不是好事,“對於自己的職業發展來説,通常3~5年才會有一個晉陞的機會,所乙太頻繁不好,這次的工作短期內我應該不會換了。”

  頻繁跳槽並不受 “ 待見 ”

  做人事工作已有8年的肖成萍在深圳一家科工企業做人力資源主管,企業規模在160人左右,其中50%的員工年齡在35歲以下。據她介紹,公司裏每年跳槽的人數在10%左右,一般都是入職1~2年的年輕人。而這些人離職的原因部分是因為難以融入企業,更多的則是工作內容與職業期望不匹配。

  “我們在招聘的時候,如果是社會人才,從簡歷看一年一跳或近兩年幾個月跳槽一次的,一般篩選簡歷時就會淘汰掉,因為按我的經驗,頻繁跳槽的人,進入公司後不久一般也會再一次跳槽。”

  肖成萍覺得,職員跳槽或許各有打算,有些是職業定位不清,有些是為了換取更多的閱歷,但對於企業來説招聘這些人風險很大。“我們公司行業比較特殊,要培養一個技術人員,要學很多行業標準,有長達幾個月甚至一年的帶教和在崗實踐。要成為公司核心骨幹,一般還要沉澱多年。如果入職不久就離職,公司投入的培訓成本和招聘成本太高。”

  肖成萍認為,年輕人可以在畢業的頭幾年適當地換工作,但如果只知道羨慕別人做得如何如何好,卻很少思考自己如何給企業創造價值,這種頻繁跳槽是不可取的。

  另外一家公司的人力資源主管同樣不看好一直跳槽的人:“這種人缺乏穩定性——等了解了公司正是發揮自身創造力的時候卻走了。即使要跳槽,也一定要想好自己做什麼,在什麼行業做,不能跨崗位和行業太大。等到了一定年齡,就應該找準自己的定位,紮根于一個企業或行業。”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副教授劉文軍認為,跳槽本身也是人力資本投資的一種形式,通過跳槽尋找更適合的工作,有利於提升工作能力和報酬,並且年輕人跳槽成本相對較低,“因為年輕,未來存在多種可能,這是年輕人的普遍想法。所以年輕人跳槽並不完全是為了更高薪酬,而是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

  劉文軍認為,只要跳槽不是盲目的,適當的職業流動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對社會和個人都有益。在這個過程中,職業流動會産生交易成本和一定損失,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在制度和服務方面加以優化。

  “在雙向選擇中,企業要做的,是主動進行人員調整,而不是被員工炒魷魚。”劉文軍認為,員工頻繁跳槽的確會對企業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要避免這些情況出現,應該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有一個好的發展戰略和願景,吸引住員工,讓他們沒理由離去;二是做好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關心員工、了解員工,幫助員工做更好的職業生涯規劃,將員工職業生涯和企業的發展緊密相連,使員工忠誠可靠,不忍離去;三是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給員工一個溫暖舒適的工作環境,讓員工工作愉快,不願離去;四是為員工提供足夠好的工作報酬;五是做好勞動合同管理,對一些任性而為的跳槽形成約束。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