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專家談】G20杭州峰會的歷史使命

2017年01月13日 10:27:57  來源:中國日報網
字號:    

【專家談】G20杭州峰會的歷史使命

  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即將舉行,在嚴峻的世界經濟形勢下,國際社會對杭州峰會取得成果、讓世界經濟重煥生機充滿著期待。自2008年二十國集團峰會正式啟動以來,G20已經發展成為引領全球治理的重要平臺,許多非G20成員也在積極參與,尋求在其中的利益和影響力,而2016年的杭州峰會正是中國展現大國擔當的重要時刻。

  協調宏觀政策,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

  當今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南北發展失衡,加快發展已是各國人民的普遍願望和共識,也是解決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的根本途徑。2015年9月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上,正式通過了由193個會員國共同達成的成果性文件,即《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這一包括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和169項具體目標的綱領性文件,將推動世界在今後15年內實現3個史無前例的非凡創舉——消除極端貧困、戰勝不平等和不公正及遏制氣候變化。可以説,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既是一份面向未來的發展藍圖,更是一份向世界莊嚴的承諾書。推動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全面落實,需要國際社會團結協作、齊抓落實,共同把目標轉化為成果,把綱領轉化為行動。2016年是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元年”,二十國集團的經濟總量佔全球的85%,人口占世界的三分之二,G20峰會又是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平臺。顯而易見,中國作為2016年G20的主席國,在這其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杭州G20峰會第一次將發展問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第一次圍繞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系統性行動計劃,致力於推動全球包容、聯動式發展,發揮引領作用,帶領G20全面落實可持續發展議程,探尋世界經濟增長的新路徑,以負責任大國的世界擔當和積極作為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作著自己的貢獻。2015年在安塔利亞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介紹了2016年杭州峰會的主題、重點議題和中方辦會總體設想。2015年12月1日,中國接任G20主席國當天,習近平主席專門發表致辭,全面闡述中國辦會的思路和考慮,把“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作為峰會主題,並在議題上設置了“創新增長方式”、“更高效全球經濟金融治理”、“強勁的國際貿易和投資”、“包容和聯動式發展”四大板塊。中方設置的主題議題得到各成員高度認同與支援。大家普遍認為,中方設想體現了長期性和戰略性,也展現了寬廣視野和雄心壯志。G20活動縱貫全年,杭州峰會集其大成。全年中國20個城市將舉辦各類會議60余場,其中部級會議達23場,包括4場G20專業部長會議,5場G20協調人會議,4場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4場G20財政和央行副手會議以及6場大型配套活動。G20各類工作組會議共有43場,參與和涉及的人數將達數萬人次。這些會議在不同領域、從不同角度為杭州峰會作準備,並推動將各方共識轉化為行動和碩果。顯而易見,杭州峰會將在推動落實發展議程方面發揮著助推器的作用,讓G20成為引領全球可持續發展合作的舞臺。

  創新全球治理機制,重構國際經貿規則

  當今的全球化是一個非均衡發展的全球化,雖然極大促進了世界經濟增長,但也給世界帶來了嚴重的不平衡,集中表現在:一是發展的不平衡和利益分配的不平衡;二是資源環境消耗的不平衡;三是制度規則的不平衡。為此,擺脫非均衡全球化的困境,世界需要一個更加均衡、包容和公正發展的全球化。然而美歐發達國家不顧發展中國家所關注的發展議題和完善多邊貿易體制的需要,而將主要精力用於推進《泛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TIP)和《服務貿易協定》(TISA)等區域和超區域貿易協定的談判,試圖繞開世界貿易組織,繼續掌控新一輪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的主導權,繼續加劇著這種不平衡。隨著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發展中國家的地位和影響越來越重要,迎來了參與國際規則制定的重要機遇期。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和全球經濟治理,不僅是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戰略選擇,也是滿足國際社會希望中國在重塑國際經濟秩序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的需要。

  當今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不確定因素仍然很多。在這個重大的歷史關頭, G20杭州峰會將承擔特別重要的歷史使命,對於擺脫經濟全球化困境、重構國際經貿規則、創新全球治理機制、推動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發揮重要作用。經濟全球化需要有效的治理,中國的理念和實踐將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體制發揮重要作用:一是推動變革全球治理體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努力使全球治理體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數國家的意願和利益;二是要推動全球治理理念的創新發展,弘揚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理念,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三是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維護開放型的世界經濟體制,反對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新一輪全球化將是一個均衡、包容和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化,主要推動力將是技術、資本和規則,中國將在引領新一輪經濟全球化,推動平衡發展、聯通發展和包容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樹立可持續發展典範,彰顯大國擔當

  中國的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全社會科技研發支出年均增長20%以上,已經成為具有重要影響的科技大國和創新大國,我國對外投資的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2015年我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達到1200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首次突破萬億美元大關。在國際貿易方面,我國不僅是世界最大的商品出口國,而且是世界最大的商品進口國之一。經濟總量的增大不僅為中國提供了制定新規則的機會,更是在造就中國執行規則的能力。作為一個重要的全球合作論壇,G20的使命不僅是要溝通各國之間的經濟金融政策協調,防止金融危機的重演,也肩負推動可持續的國際經濟發展和實現國際發展的公正性的責任。G20杭州峰會也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果這次峰會能夠在促進世界自由貿易和推進全球化方面取得共識,對中國和世界都極為有利,就將是里程碑式的會議,並且也會向世界證明,中國作為一個崛起中的大國,在促進世界共同發展和繁榮過程中的作用。人們期待杭州G20峰會規則的引領,致力於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通過創新驅動發展,推進各國經濟全方位的良性互動,減少全球發展不平等、不平衡現象,使各國人民公平享有世界經濟增長帶來的利益,這也是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的核心要義。

  可持續發展是全球性議題,全面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既是各國領導人的莊嚴承諾,也是世界民眾的熱切期盼。在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元年,中國首次擔任G20主席國,推動各方共同制定落實議程的行動計劃,實現真正的包容增長,這是歷史賦予中國的使命。在2016年G20議程上,從宏觀經濟政策到國際貿易投資,從創新增長方式到全球經濟治理,發展的視角無處不在。經統計,杭州峰會有望達成近30項主要成果,成為歷屆峰會成果最豐富的一次。不僅如此,中國還以自身的實際行動為推動可持續發展議程落實作出努力。60多年來,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發展合作,共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近4000億元人民幣援助,派遣60多萬援助人員,為發展中國家實現千年發展目標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發展道路,基本實現千年發展目標,數億人口擺脫貧困。中國發展不僅增進了13億多中國人的福祉,也有力促進了全球發展事業。中國發展的成功實踐,對於增強全球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信心無疑具有積極意義。面向未來,中國將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為指導,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深化南南合作,為其他發展中國家落實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樹立典範。“中方推動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聚焦發展問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就是要助力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習近平主席2016年7月在北京會見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時指出,中方倡導設立亞投行,並願同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加強合作,就是要同世界各國分享中國的發展機遇。中國不負眾望,利用舉辦G20杭州峰會的契機,號召各國討論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就是對全球經濟發展勇擔當、負責任的充分體現。可以預見,在推動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全面落實上,作為負責任大國的中國必將展現出與眾不同、獨樹一幟的作為和貢獻。

  (作者:陳新光 上海市統計學會副會長、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責任編輯:盧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