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網路媒體走轉改】通道轉兵奠定長征勝利堅實基礎

2016年08月30日 16:20:21  來源:紅網
字號:    

  通道轉兵紀念館大景。

  通道轉兵會議會址——恭城書院。

  通道轉兵會議現場情景復原。

  (時刻新聞記者 肖懿)八十二年前,紅軍長征在湖南期間,中央紅軍負責人在渠水河畔的懷化通道縣,召開緊急會議(又稱通道會議),會議促成了“通道轉兵”,實現偉大的歷史轉折,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今天,參加“長征路上奔小康”網路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湖南站活動的編輯記者來到通道會議舊址恭城書院,重溫這段歷史,挖掘和傳承通道轉兵會議的精神,感受先輩們堅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的理想追求。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紅軍最初確定,並報共産國際批准,確定轉移目標,去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在那裏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為達此目的,1934年11月底,紅軍突破第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後,就打算從廣西資源大埠頭出湖南城步向湘西進軍。

  早在湘江戰役之前,蔣介石察覺了中央紅軍北上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的戰略意圖。11月17日,蔣介石“南昌行營”發佈了《湘水以西區域“剿匪”計劃大綱》,其意圖在於防止中央紅軍實現與“賀、蕭合股之目的”與“長驅入黔”的可能。蔣介石即令各路“追剿”軍和湘、桂、黔軍閥進行新的圍堵,妄圖在湘桂黔邊境的通道以北地域,將中央紅軍消滅。12月2日,蔣介石任命的“追剿軍總司令”何鍵命令湘軍和國民黨中央軍“一面移兵于武(岡)、新(寧)、城(步)、綏(寧)之線”堵截,一面分兵尾追紅軍。12月10日,當中央紅軍行進在湘、桂邊境的越城嶺時,數十萬敵軍已搶先在通道以北進入陣地。

  當時的敵我形勢分析,如果中央紅軍繼續按原計劃北上湘西,勢必落入強敵的虎口之中,有全軍覆滅的危險。如果南下廣西,有五六萬桂軍堵截,且深入桂省,並非中央紅軍的目標。因此,紅軍唯一的選擇和唯一的出路,只有轉兵西進,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進軍。而李德、博古硬要堅持原定方針,把已遭到重創而且疲憊不堪的3萬多中央紅軍,朝著十幾萬強敵的虎口裏送,如果按照“左”傾領導的意見辦,那麼後果不堪設想。

  在這關係到中央紅軍和黨中央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黨中央于1934年12月12日在長征途中的通道縣召開臨時緊急會議(即通道會議),會議的中心議題是討論迫在眉睫的進軍方向的問題。會議一開始,手握大權的李德、博古堅持要按原定方針辦,毛澤東力主放棄原定方針,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進軍。

  毛澤東在分析敵我雙方的形勢時指出:“貴州敵人力量薄弱,我們何不來個避實就虛,甩掉眼前的強敵到貴州去,為什麼一定要鑽‘口袋’呢?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嘛!”。在戰略方針上,毛澤東提出放棄與紅二、六軍團會合,酌情在貴州創建新的根據地,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挽救危機,爭取主動開闢北上抗日的道路……”毛澤東西進貴州的正確主張,得到與會的大多數人支援。

  通道會議以通過毛澤東的正確主張而結束,會後軍委于當晚19時半向各軍團、縱隊首長髮出西入貴州萬萬火急的電報,13日中央紅軍遵照軍委命令,從通道分兩路西進,把幾十萬敵軍統統拋在湖南的西南地區,使蔣介石在湘西消滅紅軍的企圖破滅。毛澤東在危急的關頭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也為遵義會議的勝利召開,實現歷史的偉大轉折,創造了前提條件。

  通道會議為長征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道會議”是毛澤東在長征後第一次參與中央核心決策層會議,會議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糾正了路線上的“左”傾錯誤,贏得與會大多數同志的擁護及黨和軍隊的認可。

  通道轉兵,中國轉運。它引領黨和紅軍突出重圍,走向光明,為黎平會議、猴場會議、遵義會議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最終造就了紅軍四渡赤水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等一個個偉大的奇跡,開闢了中國革命的新階段。

[責任編輯:盧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