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肝病專家駱抗先:把剩下的生命都留給病人

2016年08月26日 14:52:44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從醫過半個世紀,在臨診中接觸眾多B型肝炎患者,對其健康和精神上所受的折磨感同身受。我早過古稀之年,雖已力不從心,但責無旁貸。”説這話的是我國著名的肝病專家,今年85歲的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一級教授駱抗先。

  從醫62年來,駱抗先救治了數十萬B型肝炎患者,無一糾紛,為病人墊付藥費和資助旅費不過是家常事。病患內流傳著佳話,為照顧遠道而來的患者,這位“駱爺爺”不限號。載譽一生,老人卻始終謙虛:“我只是做了一個醫生該做的事情。”

駱抗先

  駱抗先

  為病人“精摳細算”

  每天天不亮,駱抗先就早早起床,開始讀文獻、寫部落格。在書房伏案工作到清晨,便打著手電筒出門上班。“您這麼早就來了?”有患者7點就來到診室等候,沒想到他卻“道歉”説:“醫生是為患者服務的,應該比你們來得更早才對啊!”慕名找駱抗先看病的患者來自全國各地,為了不讓患者白跑一趟,駱抗先不僅“早到”還“晚走”,每次等看完全部掛號病人,常常已經是下午一兩點鐘了,他全然不理會助手的提醒和家人的催促。不限號的一句承諾,對這位八旬老醫者而言,意味著經常顧不上吃飯喝水。

  每天上班早到1小時、晚走1小時,這是駱抗先幾十年工作形成的習慣。如果按照每週三次門診計算,62年裏他比別人多工作近2萬個小時,相當於義務工作2232天,多診治病人10多萬人次。

  為了給病人省錢,駱抗先是出了名的“精摳細算”,經常詢問病人的花費,比如來廣州的車費、住宿費等,認為花多了他就會皺眉頭。他選擇的診療方案總是考慮患者的經濟狀況,從來不隨便開一張大處方、大檢查單。對家境貧寒的患者,他會告知復診時不要挂專家號,普通號就行。駱老不僅想方設法為患者省錢,還經常掏錢給困難患者。2015年8月,住院部來了一位産後急性黃疸病人,駱抗先發現病人因為欠費用不上藥,當場就拿出了身上所有的錢;其他醫生也被他的愛心感動,紛紛解囊相助。

  多年來,駱抗先每看完一個病人,都會起身將病人送出診室,然後在診室門口招呼下一位病人。“我這樣做,一來可以活動一下身子,二來體現對患者的尊重,平復一下大家等待時焦急的情緒。”駱抗先説。

  B型肝炎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病種,不少B型肝炎患者飽受歧視,心理壓力很大。對此,駱抗先採用自己的獨特方法——開“愛心處方”。他説,醫生的認真傾聽和真誠鼓勵,能消除初診患者對B型肝炎的恐懼心理,這對他們戰勝疾病非常重要。

駱抗先

  駱抗先

  勇摘“B型肝炎大國”帽子的帶頭人

  很多人問駱抗先,耄耋之年、功成名就,為什麼還這麼“拼”?這是因為,摘掉中國“B型肝炎大國”的帽子是他的畢生抱負。中國約有10%的慢性無症狀B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廣東省比例更高達15%至20%。為此,駱抗先帶領團隊,在國內率先投入了病毒性肝炎研究,一手創辦了醫院的肝炎基礎實驗室。

  1996年底,武漢某軍事學院700多名學生轉氨酶不明原因增高,疫情面達61%。作為全軍傳染病專業組組長,駱抗先當仁不讓地來到疫區,一頭扎進調研中。消毒、收集與分析血清和糞便樣本、前往外訓基地調查,他凡事親力親為,新年的鐘聲敲響時,他還在一點一點地收集病人大便和血清標本。回到廣州,駱抗先與專題攻關小組通過一年多嚴謹的動物實驗和分子病毒學實驗,經歷無數次失敗,終於鑒定出一種新的病毒基因組成段。這是繼甲型和戊型肝炎後發現的世界上第三种經胃腸傳播的肝炎病毒,這一重大發現,為人類探知新病毒所導致的肝炎寫下重重一筆。

  除此以外,駱抗先還是國內最早將分子生物技術引入B型肝炎研究的專家,發現了中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陰性感染者的病毒變異,並在國內率先進行了病毒性肝炎細胞凋亡的發病學意義研究。他提出的“無症狀慢性活動性肝炎”新論點,更為B型肝炎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駱抗先

  駱抗先

  3年寫就“B型肝炎字典”

  作為我國B型肝炎治療領域的“泰斗級”人物,駱抗先為給B型肝炎患者提供循證防治策略,歷時3年獨立完成了125萬字的專著《乙型肝炎基礎與臨床》。

  初稿完成後,駱抗先又花4年時間反覆徵求國內著名肝病專家的意見,不斷增刪修改。該書1997年正式出版後,他堅持每5年對書中涉及的數據和方法親自修訂一次,每次修訂時要重寫約60%的內容。為此,駱抗先還自學並親手修改了書中的統計表和插圖。該書被傳染專業從醫人員奉為“紅寶書”,成為他們辦公桌上不可或缺的“B型肝炎字典”。

  古稀之年學打字開部落格

  作為我國B型肝炎治療領域的“泰斗級”人物,一位患者向他建議:“您一天門診只能看幾十個號,如果能夠利用網路寫文章,就能幫助到更多病人。”

  駱抗先把這句話記在了心裏——沒學過拼音、不會打字,就向學生求助,從零開始學習電腦操作。在75歲高齡時,駱老開通了“駱抗先的B型肝炎頻道”部落格。年紀大了,駱抗先白內障越發嚴重,卻堅持每天盯著電腦,一篇文章打下來就是幾個小時。

駱抗先

  駱抗先

  大多數肝炎病屬於慢性疾病,病程往往持續幾年、十幾年,甚至一輩子。在駱抗先看來,比看門診更重要的是教會病人如何早期發現、預防、飲食、保養、服藥,避免使用肝毒性的藥物等,而他的部落格正是B型肝炎患者心中的抗病寶典。

  為了不誤導患者,駱抗先每寫好一篇博文,都要先“放一放”,確定觀點無誤、文字準確易懂才正式發佈。為了解患者最關注的內容,他還堅持看門診,並不時地引用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他總是認真回復網友評論,每篇博文回復30條評論。

  他就這樣堅持了10年——每週更新文章,電腦都用壞了兩三台,因為老打字,常穿的舊毛衣肘部都磨出了大洞。10年來,駱抗先發表了近400篇文章,部落格訪問量超過1100萬次,在新浪部落格健康總流量榜排名第17位,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網紅”,受益的患者不計其數。

駱抗先

  駱抗先

  為防止一些廠家利用他的影響力做廣告、搞推銷,駱抗先從不參加藥廠組織的“鑒定會”或“新聞發佈會”等,還及時披露了一些藥廠對B型肝炎治療藥物的不實宣傳。儘管得罪了一些商家,但樹立了醫者的口碑,並贏得廣大患者的信任。他説:“只要對得起病人、對得起良心就足夠了!”

  如今,85歲高齡的駱抗先仍堅持每週出三次門診,堅持每週更新部落格,為B型肝炎患者指點迷津,堅持了解B型肝炎臨床科研的最新動向,帶領學生團隊開展科研攻堅。

  大醫精誠,肝膽相照,生命相托。為了儘早摘掉我國“B型肝炎大國”的帽子,為了幫助更多的病人,駱老一直默默奉獻。他説:“我是一名醫生,也是一名黨員,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可想做的事情還很多,我要把剩下的生命都留給病人,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