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網路媒體走轉改:追憶長征路上的“血色浪漫”

2016年08月26日 11:32:29  來源:中新網
字號:    

  母親送兒上前線,妻子送夫去當兵……80多年前,為了取得革命的勝利,無數蘇區百姓犧牲小家,將至親送去參加紅軍,並鑄就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革命史詩——兩萬五千里長征。

  一句“等我回來”,寄託著先輩對革命勝利的堅定決心,同時也是有情人離別時的不捨與無奈。長征路上,有英雄慷慨就義的壯舉,也有不為人知的淒美的愛情。2016年,恰逢長征勝利80週年,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重新踏上了江西這片熱土,追憶漫漫征程上的“血色浪漫”。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內珍藏著謝志堅老人捐贈的草鞋。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內珍藏著謝志堅老人捐贈的草鞋。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一雙草鞋的故事】

  在位於江西于都縣的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內,一個展櫃內靜靜地躺著一雙與眾不同的草鞋。和其他紅軍穿戴用過的實物不同,這雙草鞋幾乎還是全新的,編製鞋子的材料也不是一般的草鞋用料,而是柔軟舒適的黃麻,每只鞋的鞋面上還頂著一隻漂亮的繡球。

  但是,吸引人的不僅僅是這雙草鞋的精美編織工藝,還有它背後藏著的一段愛情故事。

  這雙草鞋的主人是一名叫謝志堅的老人,他是當年參加過長征的紅軍戰士。1934年10月,當時還是個小夥子的謝志堅接到紅軍大部隊命令要連夜離開于都縣。得知消息後,他的未婚妻春秀連夜趕制出了這雙草鞋送給他。

于都河畔的紅軍長征渡口。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于都河畔的紅軍長征渡口。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出發時,謝志堅懷揣著草鞋,依依不捨離開了春秀。在整個長征路上,謝志堅都十分思念春秀,春秀送給他的草鞋,他只穿過兩次,一次是過金沙江,一次是過大渡河。

  據老人當年回憶,過大渡河時的情況非常危急,自己險些犧牲。但幸運的是,謝志堅並沒有犧牲在長征路上,他活了下來。

  50年代時,謝志堅回到家鄉于都尋找未婚妻春秀,這個時候他才得知,春秀當年已經被國民黨軍殺害……

  紀念館工作人員得知謝志堅有這樣一雙草鞋後,也被深深感動,希望他能把草鞋捐贈到紀念館。一開始老人不願意,但是在工作人員再三懇求下,他最終還是捐出了這雙鞋,還親手為草鞋綁上了一對繡球。

  如今,謝志堅老人已經去世,而這雙草鞋以及他與未婚妻春秀間感人的故事卻永遠流傳了下來。

池煜華老人的照片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池煜華老人的照片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70年的愛情守望】

  池煜華是江西興國縣的一個傳奇人物,這位老人是一位蘇區紅軍高級將領的遺孀。因為一直執著地認定丈夫仍活在世上,她苦苦守望了72年之久,直到去世。

  池煜華的丈夫李才蓮是江西興國縣人,生於1914年,1928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後參加興國暴動。1934年10月被任命為中共中央分局委員、少共蘇區中央分局書記。

  池煜華是李才蓮的童養媳,比李才蓮大三歲。面對青梅竹馬的丈夫,直到成年後的新婚之夜,池煜華才知道了對方的共産黨“高官”身份。

  1929年大年初二一早,新婚的第三天,池煜華就不得不送丈夫到前線。而受丈夫的影響,留守在家鄉的池煜華也開始積極從事革命工作,成為了興國縣蘇區幹部。

  1933年,第四次反“圍剿”獲得勝利,池煜華打聽到李才蓮下落,思念丈夫心切的她與人搭伴步行了五六天,前往七里坪與丈夫會面,但短暫的相聚後兩人又不得不分別。

池煜華老人的照片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池煜華老人的照片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臨別前,李才蓮送給妻子一面鏡子作為信物,並告訴妻子,“戰爭時期,消息不很確定,如果有人説我死了,千萬不要相信,記住,等著我。”

  然而這一別卻成了永別。1935年5月,李才蓮不幸在戰鬥中犧牲。但始終不相信丈夫死訊的池煜華,一直在等待丈夫的歸來。

  每天,池煜華都會在門口張望一下,還會對著李才蓮送給自己的小鏡子梳洗打扮,這一等就是70多年。然而,直到老人2005年去世,也沒有盼來丈夫的身影。跨越世紀的愛情守望成為了當地的一段傳奇。

  位於江西于都縣的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記者手記】

  來到江西,給記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便是這裡的紅土。查閱資料可以發現,從地理科學角度上説,地處南方的江西省土壤屬於酸性,所謂紅土地其實就是紅土丘陵,含鐵、鋁物質較多,土地便呈現赤赭色。

  然而,有一種更具浪漫主義色彩的説法是,這片土地浸染了太多革命烈士的鮮血,所以才變成了紅色。

  據記載,在蘇區時期,僅江西興國縣全縣參軍參戰的人數就高達9.3萬人,為國捐軀的達5萬多人,僅犧牲在長征路上的興國籍官兵就有12038人,幾乎每一公里長征路就有一名興國籍將士倒下。

江西瑞金葉坪革命舊址內的

  江西瑞金葉坪革命舊址內的紅軍烈士紀念塔。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在江西這片紅土地上,誕生了大批革命英雄、共産黨高級將領,隨便去到一處就能聽聞數不勝數的先烈事跡,然而最能打動記者的卻是這些英雄背後不為人知的愛情故事。

  80年前的動蕩歲月中,這些江西的熱血青年毅然決然離開了自己的至親愛人,投身革命,很多離別變成了永別,留下終生不能彌補的遺憾。為了革命的最終勝利,這些年輕人犧牲了最寶貴的愛情。

  80年後的今天,重遊長征故地,紅土地上,當年的戰火已經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百姓生活的幸福祥和,先輩的英靈得到告慰。

  如今,願英烈在地下安息,更願天下有情人不再經歷同樣的生離死別。(張尼)

[責任編輯:盧佳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