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G20杭州峰會為何值得期待?

2016年08月30日 09:16:5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7月30日,從廣州開往寧波的列車上,列車員向外籍旅客介紹G20峰會相關知識。陸 偉攝(人民圖片)

  再過不到10天,G20杭州峰會大幕將啟。屆時,習近平主席將與G20成員、嘉賓國領導人及國際組織負責人齊聚杭州,圍繞“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主題,以及“加強政策協調、創新增長方式”“更高效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強勁的國際貿易和投資”“包容和聯動式發展”“影響世界經濟的其他突出問題”等重點議題展開討論。

  從2008年11月至今,G20領導人峰會已召開十次。儘管第十一次的杭州峰會還未開幕,但已然吸引了全球目光的關注。不論是政治人物、企業家,還是學者、媒體,甚至普通民眾,大家都關心杭州峰會能帶來什麼樣的成果,對世界經濟復蘇有著怎樣的推動。

  世界局勢錯綜複雜

  關鍵的會議,總是離不開關鍵的節點。杭州G20峰會值得期待的背後,是當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

  “當前,世界經濟正處於重要的轉換期,既有機遇,更有挑戰。一是單純依靠財政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的老路越走越窄,效果不斷遞減。二是主要經濟體政策明顯分化,難以形成合力。三是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抬頭,構建開放型經濟任重道遠。四是世界經濟雖然有所復蘇,但增長依然疲弱,下行壓力揮之不去。”

  5月26日,在G20杭州峰會中外媒體吹風會上,外交部部長王毅表示,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國際社會對今年的G20充滿期待,對杭州峰會取得成果,讓世界經濟重煥生機充滿期待。

  “全球經濟仍處在持續深度調整期中,低增長、低利率、低需求和高失業、高債務、高泡沫等風險有增無減。英國脫歐、國際金融市場頻繁動蕩、部分新興經濟體經濟發展遇到困難等,使今年以來的全球經濟不容樂觀,也使G20可持續增長目標受到挑戰。”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部主任賈晉京認為,在此形勢下,全球經濟如何儘早實現復蘇?世界和平與發展如何得到維護?“在觀察和期望中,作為目前世界經濟合作最重要平臺的G20峰會在中國、在杭州召開,人們自然再次矚目中國,同時聚焦杭州。”

  而在德國外交學會會員、德國政治學會會員辜學武看來,當前全球經濟非常不景氣,各個國家的金融政策、貨幣政策、財務政策和稅收政策都沒有得到很好的協調。每個國家都為了自身利益各自為政,比如美國和歐洲都想讓自身利益最大化,推行有利於自己的財政政策和經濟改革方案。

  “過去8年間,世界上一共出臺大大小小不少於1600個限制貿易保護主義的措施,但是許多都沒有得到落實。現在世界經濟發展不景氣的重要原因就是全球貿易的疲軟。所以各界對於本屆G20峰會的最大期待,就是希望能夠出臺一些針對各國更具強制性的規定,讓此前和最新的改革方案切實落地。”

  會議形式包容開放

  有一組數字很説明問題:G20人口占全球2/3,國土面積佔全球60%,國內生産總值佔全球85%,貿易額佔全球80%。可以説,G20成員經濟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世界經濟的晴雨。G20成員的合作,直接決定國際經濟合作的方向。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復蘇更是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表示,面對諸多嚴峻挑戰,中國舉辦的G20峰會被賦予更豐富的意義和更重要的責任。世界對此充滿期待,希望中國能在此次峰會上傳遞中國思想,貢獻中國方案。

  而中國也義不容辭,表現出大國的責任與擔當,同時也體現著包容的胸懷。

  為辦好G20杭州峰會,形成代表最廣泛意見的共識,中國不僅同G20成員、嘉賓國、國際組織保持著密切交流互動,而且還主動積極地走出去,全方位、多層次地開展G20週邊對話。走進聯合國大會,走進非盟總部,走進77國集團,走進最不發達國家、內陸國和小島國……中國向世界各國,以及所有關心G20的人們介紹杭州峰會籌備情況,傾聽各方利益訴求。據統計,中國的對話活動覆蓋了幾乎所有聯合國成員,特別是其中的130多個發展中國家。

  “本屆峰會將成為二十國集團歷史上發展中國家參與最多的一次,在組成上更具代表性,更富包容性。”

  8月3日,外交部長王毅在與寮國外長沙倫賽會談後共同會見記者時表示,中方邀請了東盟主席國寮國、非盟主席國查德、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主席國塞內加爾及哈薩克、埃及兩個有代表性的發展中大國一同出席杭州峰會,77國集團主席國泰國也表達了自己參與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的積極願望,中方正在聯絡安排當中。

  “中國方案”備受關注

  針對複雜的世界局勢尤其是復蘇乏力的經濟形勢,包括G20成員在內的世界各國都十分期待中國在杭州峰會中提出“中國方案”,助力於問題的解決。

  賈晉京認為,對世界經濟來説,杭州峰會是新舊動能轉換的節點。相比于過去只靠貨幣與財政刺激來應對危機的方式,中國首次把“創新”提到峰會主題當中,把創新增長方式、挖掘增長潛力作為峰會核心任務。這有利於從根本上解決當前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的問題,同時找到全球增長的新動能。

  而在“活力”方面,中國重啟了國際金融架構工作組(IFA),聚焦國際金融架構改革、金融市場穩定、綠色金融等議題;首次推動成立了G20貿易和投資工作組,針對如何推動全球貿易和投資合作、加強多邊貿易體系建設、促進全球價值鏈的包容性和協調等議題進行磋商。

  此外,在“聯動”方面,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室副主任、副研究員田慧芳認為,中國提出的國際産能合作倡議,將有效對接不同國家的供給與需求,為全球實體經濟的開放與合作帶來生機。

  在“包容”方面,同濟大學財經研究所所長、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石建勳認為,G20成員作為世界經濟的主力軍,亟須採取負責任的宏觀經濟政策,力求為他國帶來正面而非負面外溢效應。

  “事實上,此次G20峰會‘4個I’的主題,即創新、活力、聯動、包容,與‘十三五’規劃的指導思想不謀而合。‘十三五’規劃確立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五大發展理念,是針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復蘇低迷形勢提出的治本之策。這些新發展理念正在成為全球共識。”對於杭州峰會的主題,王文這樣表達自己的看法。

  另外,一些特殊的“中國經驗”也同樣吸引許多國際人士的目光。他們希望能以G20杭州峰會的召開為契機,深入學習、了解中國在發展中的一些成功做法。

  比如王文表示,在今年他參加的10輪G20智庫會議中,很多國際朋友都很好奇,中國經濟是怎麼在全球動蕩、經濟貿易增長雙低迷的情況下仍能保持中高速增長的。

  系列會議成果豐富

  儘管G20杭州峰會尚未召開,但作為貫穿全年的系列會議,2016年的G20活動已陸陸續續開展,並收穫了豐富的成果。

  這一年,包括杭州在內,中國有20個城市共舉辦與G20相關的各類會議數十場。其中主要有3次協調人會議、3次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及副手會。

  比如7月23日至24日,2016年第三次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成都舉行。會議主要討論了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框架”、國際金融架構、投資和基礎設施、金融部門改革、國際稅收合作、綠色金融、氣候資金、反恐融資等議題,並核準了各議題下的主要成果,為杭州峰會做好了財金成果準備。

  在強調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作用的同時,會議強調財政戰略在促進實現共同增長目標方面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會議承諾繼續研究在必要時可能採取的適合各國國情的政策措施。

  再比如6月30日,G20能源部長會議在北京閉幕。作為此次會議的主文件和主要成果,《北京公報》重點強調G20成員國在應對世界能源發展共同挑戰方面發揮表率作用,併為此採取一致行動的意願。

  會議提出,將能源普及重點從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擴展到尚有5億無電人口的亞太地區;鼓勵成員國制定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和行動計劃,促進可再生能源投資,實現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結構中所佔比重大幅提高;將自願開展能效領域的國際合作,從6個關鍵領域擴大到11個關鍵領域。

  王文指出,這些已經舉辦的相關會議為9月份的G20杭州峰會的成功舉辦打下良好基礎,同時在貿易、金融等各相關領域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G20活動縱貫全年,杭州峰會集其大成。”在5月26日的中外媒體吹風會上,王毅部長這樣説道。

  製圖:潘旭濤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