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一些政府網站微博等更新不及時 “神回復”屢發生

2016年08月24日 06:36:06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駕照約考、護照辦理,可以通過官方網站登記申請;突發事件、自然災害,很多人第一時間關注發生地的官方微博;有問題要反映,有意見要提出,很多地方都開通了網上信箱、互動平臺……如今,政府網站越做越漂亮、欄目設置越來越多,但社會公眾評判的並非政府網站的“顏值”,而是其內容與服務。

  網站內容不實用,導致關注度不高

  前不久,筆者的一位朋友辦理護照換領時,被告知可以不用再去出入境管理局服務大廳排隊了,在指定的派出所即可辦理,但必須事先在官方網站上提交申請。可當他登錄網站時,卻發現怎麼都“提交”不了。直到聯繫出入境管理局反映情況後,問題才得以解決。“還不如去大廳排幾個小時隊,總比耗兩天時間強。”朋友抱怨道。

  朋友的經歷並非個案。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2016年第二次全國政府網站抽查情況的通報》反映,在隨機抽查的各級政府網站746個中,仍有112個網站不合格,其中,雲南省“動臘縣保護所”網超過6年未更新。

  對於“僵屍”“沉睡”網站,恐怕很多人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甚至也並不在意。筆者最近問了身邊很多人:登錄過老家的政府網站嗎?平時關注首都之窗嗎?得到的回復大多是“沒有”“很少”。進一步追問,如果辦證辦事需要了解相關情況,怎麼辦?大家的想法基本都是“除非一定要上官方網站辦理,平時都可以問百度”。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由於資訊資訊的發達,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政府網站的宣傳普及不夠。如果仔細研究一走訪基層政府網站,不難發現很多網站的內容並不實用,這也造成了基層政府網站的閱讀量和關注度始終不高。

  “領導之窗、資訊公開、政務服務等欄目一應俱全,但真正做到頻繁更新的只有領導之窗,對於群眾更為關注的資訊公開和政務服務,絕大多數僅限于查詢辦事資訊和下載申請表格,既缺少辦事流程介紹,也沒有網上辦事窗口,對群眾辦事帶來的實質作用不大。”北京大學教授燕繼榮説,很多基層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缺乏網站運營的細緻長遠考慮,甚至直接將其製作為“宣傳網站”,他們的眼裏只有領導,骨子裏缺乏為民服務意識。

  “神回復”屢屢發生,損害政府網站公信力

  調查中,筆者還發現一個有趣現象:在政府網站上,百姓交流板塊總是相對活躍的,但活躍的往往只有百姓。中國軟體評測中心發佈的《2015年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總報告》顯示,各地方政府網站回應關切方面仍處較低發展水準,平均績效指數僅為0.24。

  一些基層政府要麼“不回復”,要麼“神回復”。“請把我局第一次回復內容讀三遍,若還不理解,最好屈尊到戶籍窗口諮詢為宜。”面對網民的諮詢,福建霞浦縣公安局今年3月在交流板塊中如此回復。有網友曾問“首套房産證明辦理需要哪些資料和手續?可否由親屬代辦?”對此,江西省九江市房管局網站管理員回復:“bu zhi dao”。

  “凡是互動答覆耐心及時的政府網站,用戶的滿意度就比較高。凡是答覆敷衍推諉、答非所問的政府網站,口碑就比較差。”中國軟體評測中心副主任張少彤説。

  今年7月,湖北武漢遭受強暴雨襲擊。武漢市政府應急辦的官方微博持續主動發聲:“曬湖涵洞地區漬水嚴重,建議附近單位調整工作時間,市民減少外出”“武漢地鐵武昌火車站恢復正常”……這些極具時效性、服務性的微博贏得百姓紛紛點讚,楚天都市報等多家媒體微博予以轉載,閱讀量一度達到45萬。

  相比而言,一些地方在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上是被動的。比如排在“平安昌平”官方微博熱門排行榜第一位的,依然是今年5月一起刑事案件的兩次情況通報,轉發量、評論數分別是第三條熱門微博的70倍、16倍,社會關注度可見一斑,但網友評論多是質疑和追問。

  “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是檢驗政府能力和水準的試金石。”有專家表示,這就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及時準確回應。“不及時,往往容易讓噪音雜音走到真相的前面;不準確,更是對政府權威性和公信力的損傷。必須做到兩者兼顧,穩紮穩打,才能贏得群眾信任。”

  建網站、開微博,首先要想清楚為什麼

  “建網站、開微博,首先應想清楚為什麼。如果僅僅是為了落實上級領導要求,或者是抱著‘你有我也要有’的心態,就很難有長期經營的動力。”燕繼榮説。

  近年來,國家部委、各地政府都在四處招兵買馬,壯大專業隊伍。“我們的人還是不夠用,平時大量精力忙於領導交辦的主題宣傳策劃、網站包裝設計,很難抽身對網站內容做深度思考。再加上我是外來戶,和部委具體司局接觸還是少,對具體業務也不熟悉,平時都是他們拿什麼來,我們就在網站上挂什麼,不敢隨意自主創新和製作原創內容,更不要説與群眾開展互動交流了。”一位經營部委網站的工作人員説,如何進一步加強業務部門和宣傳部門的同步部署、相互融合,是讓政府網站更好看、更耐看亟須解決的問題。

  “加強制度建設,將網站建設管理作為政府績效考核內容,是增強其傳播力影響力的重要手段。”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黃璜建議,現實生活中我們開展“相對集中行政審批權”改革試點,讓百姓少跑路,網路空間可以有所借鑒。

  針對當前“網際網路+政務”尚不發達,可以打破“一個衙門一個網站”的局面,大力推進網站集約化建設,即將區縣級以下政府網站作為子站、欄目等逐步整合到地市級政府網站,集中力量打造、經營和推廣這一個共有網站,使之成為家喻戶曉的“門戶”,群眾登錄進去,諸事皆能解決。

  加強與民互動、增強幹群關係是建立健全官方網站、微博的根本目的,這就亟須回應關切、引導輿論能力的提升。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在政務公開工作中進一步做好政務輿情回應的通知》,就政務輿情回應的主體、標準、效果提出了明確要求。未來,貫徹落實《通知》的情況怎麼樣,群眾給政府網站打幾分,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