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以“網際網路+”便捷交通為切入點推進智慧交通發展

2016年08月23日 15:50:33  來源:政策研究室子站
字號:    

  近日,在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下,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運輸部聯合發佈了《推進“網際網路+”便捷交通促進智慧交通發展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對促進交通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推動交通智慧化發展提出了總體要求和具體任務。總的來看,《實施方案》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前瞻性、指導性。

  一是突出強調了智慧交通是我國交通運輸發展新階段的戰略重點。經過改革開放以來三十多年的大規模建設,我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網路初步形成,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總里程位居世界第一,擁有一批吞吐量位於世界前列的大型港口和航空樞紐,服務能力已總體適應了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隨著鐵、公、水、航等交通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我國交通運輸正在進入綜合協調、優化發展的新階段。在這個新的發展階段,如何提高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運作效率和管理效率、如何為公眾提供更優質的運輸服務、如何與經濟發展相結合培育新的增長點等,成為了交通運輸發展的關鍵問題。近年來,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網際網路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交通運輸提質增效升級提供了更好的條件。交通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産生了新業態,為公眾出行等提供了更加便利、多元化的運輸服務。因此,“十三五”及以後較長一段時期,應將推動“網際網路+”便捷交通、智慧交通發展作為我國交通運輸的戰略重點。

  二是準確把握了“網際網路+”便捷交通與智慧交通之間既有所側重、又密切相通的內在關係。“網際網路+”便捷交通是指通過網際網路的創新成果與交通運輸行業深度融合,實現供需雙方資訊高效精準對接,形成以網際網路為資訊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交通運輸服務,更多的是指新業態,為公眾帶來全方位的出行便利和高效的客貨組織,強調的是多元化的服務和優質服務的獲得感。而智慧交通側重於實現先進技術方法在交通系統中的全面應用,旨在優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系統和管理,推動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支撐安全和綠色發展,從而提高全要素生産率。雖然兩者側重點有所不同,但也要看到,“網際網路+”便捷交通的大部分內容,如實時資訊服務與智慧移動支付等,也屬於智慧交通的範疇。此外,網際網路新業態的市場主體也可能朝著更廣泛的智慧交通領域拓展,如百度公司依託自主開發的高精度電子地圖和計算平臺,正大力推進自動駕駛車輛的研發。

  三是清晰闡明瞭以“網際網路+”便捷交通為切入點,推動智慧交通發展,進而實現交通現代化的發展路徑。當前,移動網際網路等新技術快速融入交通運輸領域,網路約租車、網際網路巴士、網際網路停車、網際網路汽車維修等新業態得到了快速興起和發展,人們提供更加多樣化、定制化、高品質出行服務,正處於發展風口浪尖,應很好的利用該發展機遇,加以推動、因勢利導。同時,基於“網際網路+”便捷交通與智慧交通的相通性,新業態的市場主體也在朝著智慧交通領域不斷推進,如GOOGLE、百度等公司都在研發推廣無人駕駛車輛等,本身就是智慧交通的內容。因此,《實施方案》提出以“網際網路+”便捷交通為切入點、推動智慧交通發展思路是可行合理的,是本著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因勢利導的原則,從與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交通運輸服務抓起,為“網際網路+”便捷交通新業態發展營造良好環境,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全面推動智慧交通系統的發展,搶佔國際制高點,最終實現我國交通運輸在基礎設施、技術裝備、運營服務等各領域的現代化。

  四是研究探討了新時期的智慧交通體系框架。我國曾經在2000年前後首次提出國家智慧交通體系框架,但該體系框架更多側重於公路和城市交通領域,對鐵路、水運、民航等涉及不足,對各種運輸方式的協同聯動關注也較少。同時,隨著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網際網路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推廣應用,以及自動化等技術的逐步成熟,交通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原有智慧交通體系已不能適應新時期我國交通運輸的發展形勢,需要更新和完善。面對形勢要求,《實施方案》提出了逐步構建“三系統、兩支撐、一環境”的體系框架。“三系統”包括從用戶和提高服務品質角度提出的“完善智慧運輸服務系統”、從企業和提高運作效率角度提出的“構建智慧運作管理系統”、從政府和提升決策監管水準角度提出的“健全智慧決策支援系統”;“兩支撐”是指側重硬體的“加強智慧交通基礎設施支撐”和側重軟體的“全面強化標準和技術支撐”;另外還包括為新業態、新模式“營造寬鬆有序發展環境”。該智慧交通體系框架是新時期我國發展智慧交通的有益探索和嘗試,是基於現階段的技術發展和認識水準提出的,仍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接受檢驗和調整完善。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