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新華社評論員:建設健康中國 增進人民福祉——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重要講話

2016年08月21日 10:20:5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8月20日電 題:建設健康中國 增進人民福祉——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重要講話

  新華社評論員

  健康,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從實現民族復興、增進人民福祉的高度,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深刻論述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意義、工作方針、重點任務。這是全黨全社會建設健康中國的行動指南,更是全方位全週期保障人民健康的實踐號令。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保障人民健康是我們黨為人民奮鬥的重要目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取得巨大成就,贏得世界讚譽。截至2015年,居民每人平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6.34歲,孕産婦死亡率下降到20.1/10萬,嬰兒死亡率下降到8.1‰;基本醫保覆蓋95%以上人口……具有説服力的數據、實實在在的變化,凝結著廣大衛生與健康工作者的辛勞與奉獻,見證著人民健康水準的顯著提高,彰顯了符合我國國情的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的優勢和活力。當前,由於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由於疾病譜、生態環境、生活方式不斷變化,我們既面對著發達國家面臨的衛生與健康問題,也面對著發展中國家面臨的衛生與健康問題。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時代發展的迫切要求,也是老百姓的共同期盼。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堅持中國特色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是根本。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用——這既是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的經驗總結,也是必須長期堅持的工作方針。建設健康中國,需要立足國情、把脈實際,把握好一些重大問題。在實踐中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不動搖,堅持提高醫療衛生服務品質和水準不鬆勁,堅持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做到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政府有所為、非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領域市場有活力。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生命週期的衛生與健康服務是目標。從加強重大疾病防控,到維護少年兒童健康,從重視婦幼、老年人、殘疾人、流動人口等重點人群健康,到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做好心理健康服務,都要求我們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理念,堅持防治結合、聯防聯控、群防群控,才能使健康服務貫穿全程、惠及全民。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營造健康環境是基礎。“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與健康的基本前提。按照綠色發展理念,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重點抓好空氣、土壤、水污染的防治,切實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才能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繼承和發揚愛國衛生運動優良傳統,持續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才能建設健康、宜居、美麗家園。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嚴把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努力減少公共安全事件對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脅,才能為健康中國提供有力安全保障。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深化改革是動力。醫改是世界性難題,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到了啃硬骨頭的攻堅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已就醫改作出頂層設計和任務部署,當務之急就是狠抓落實。一方面著力推進制度建設,在分級診療制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民醫保制度、藥品供應保障制度、綜合監管制度5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上取得突破;另一方面著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堅持中西醫並重,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化醫改關鍵在人。應充分發揮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既提升薪酬待遇、優化執業環境,又強化醫德醫風建設和行業自律,依法打擊涉醫違法犯罪行為,讓廣大醫務人員更加積極主動為人民提供最好的衛生與健康服務。

  建設健康中國,是黨對人民的鄭重承諾和重大民心工程,也是我國履行國際義務、參與全球健康治理的重要體現。把醫改納入全面深化改革中同部署、同要求、同考核,積極參與健康相關領域國際事務活動,真抓實幹落實任務、馳而不息深化醫改,13億中國人民必將共用健康中國的深厚福祉,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國夢夯實健康基礎。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