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長征精神的引領和傳承”

2016年08月20日 12:06:34  來源:新華社
字號:    

  “革命先輩的家國情懷令人敬仰,他們的精神值得永遠學習。”到貴州土城參觀紅軍長征遺址的“90後”青年楊景深有感觸地説。

  8月的土城,潮濕悶熱。擁有女紅軍街、四渡赤水渡口、青杠坡戰役等眾多長征文化遺址的土城鎮,隨著長征勝利80週年的到來,吸引著眾多像楊景一樣的年輕人到此參觀旅遊。

  長期在土城鎮擔任毛澤東和周恩來舊居解説員的聶聞告訴記者,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帶著學習成長的心態了解長征歷史,希望從中有所收穫。他每天接待的四五百名遊客中大部分是年輕人,而在兩年前他一週的遊客接待量不到2000人,年輕遊客的面孔不多。

  酷愛美食與旅遊,曾對長征文化一知半解的西南民族大學學生張怡婷參觀完遵義會議會址、茅臺渡口紀念碑、女紅軍紀念館等眾多景點後説,在缺衣少食、強敵圍追堵截的情況下,中國工農紅軍以堅韌不拔的意志戰勝各種困難,實現了偉大的戰略轉移,他們靠的是什麼?靠的是為國爭富強、為民爭幸福的初心,作為新時代的青年需要繼承這份初心,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

  休年假帶著家人到遵義參觀遵義會議會址的“80後”青年李靜表示,長征期間,紅軍在極端艱難困苦的環境下,做到了革命隊伍沒有散、革命精神沒有垮,最終改寫了中國的歷史和命運。

  曾因婁山關戰役負傷,建國後擔任遵義會議紀念館第一任館長的孔憲權喜歡給孫女孔曉講述長征時期的故事。也因為這樣,孔曉對長征歷史保有獨特的感情。

  “長征不僅是爬雪山過草地的代稱,更是革命先輩為理想信念,不惜犧牲一切、英勇向前的感人事跡。每當想起爺爺口中的長征歷史,更加感念老一輩革命家流血犧牲換來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他們的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孔曉説。

  貴州民族大學教授毛剛強認為,長征不單是歷史教科書裏的知識記憶,更是現實的精神食糧。“革命先輩的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對當下青年成長成才、愛國奉獻精神的養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需要長征精神的引領和傳承,使其成為民族自強奮進的不竭動力。”(新華社記者李平)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