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貴州:金融“長板”補三農“短板”激活扶貧春水

2016年08月16日 14:33: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貴州:金融“長板”補三農“短板”激活扶貧春水

  三都普安縣葡萄種植戶楊勝友和他種植的葡萄 時傑 攝

  中新網貴陽8月16日電 題:貴州:金融“長板”補三農“短板”激活扶貧春水

  作者:王林成

  “這筆錢正好解了我的燃眉之急,真是雪中送炭”,貴州省三都縣普安鎮的葡萄種植戶楊勝友説,2015年底,他急需30萬元資金擴大葡萄種植,因為手上沒有那麼多現金,他只好到貴州農信社貸款,很快,農信社的工作人員把錢送到了他的手上。

  三都縣位於貴州省東南部,是中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也是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有2.6萬建檔立卡貧困戶,8萬貧困人口。三都特産水晶葡萄名聲在外,但資金短缺使葡萄種植難以産業化,融資困難成了水族同胞脫貧致富的“瓶頸”。

  “水晶葡萄是三都精準扶貧的關鍵産業,也是農信社提供金融服務的重點産業”,三都農信社主任李旺江説。三都農信社投入農戶貸款2億元積極支援農戶發展葡萄種植,並推行“特惠貸”對貧困戶進行貼息補貼,以此實現産業帶動精準扶貧。目前,三都全縣種植著近14萬畝的水晶葡萄,成了“水晶葡萄之鄉”。

  貴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説,在耕地面積不可能增加的情況下,推行農業産業化,增加農産品附加值,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新路子。

  目前,貴州省88個縣中,貧困縣有66個,農村貧困人口493萬,佔全國的8.8%。貧困發生率14%,比全國平均水準高8.2個百分點。貧困人口廣泛分佈在農村山區,交通不便、資訊不暢、基礎金融服務薄弱。貴州脫貧攻堅,精彩在農業,難點也在農業,要實現後發趕超、同步小康的偉大事業,必須補齊“三農”這塊短板。

  大量農村勞動力的外出務工使農村土地集中承包流行起來,然而在貴州,缺資金、貸款難,卻是阻礙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攔路虎”。春耕時節,荔波聯社支農服務小分隊來到朝陽鎮板麥村,農民何國江當天就從信用社拿到了8萬元“春耕貸款”,所需的耕田承包費以及種子化肥錢一下子有了著落。

  2016年6月,貴州脫貧攻堅農業産業化項目銀企對接會在貴陽舉行,貴州省財政廳聯合省農信社等省級部分金融機構、9個市州及貴安新區、88個縣組建貴州省農業信貸擔保公司,註冊資金50億元,主要為全省農業尤其是糧食適度規模的新型經營主體提供融資信貸擔保服務,切實解決農業發展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貴州農業信貸擔保公司將和部分銀行金融機構推出100億元的脫貧攻堅農業産業化項目融資擔保業務,充分發揮其在農業融資擔保領域的增信和分險功能,通過搭建政銀企融資“橋梁”,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引導500億元金融資金流向農業産業,緩解“三農”融資難、融資貴的壓力,推動全省農業經濟發展。

  貴州省政府金融辦主任李瑤在全省脫貧攻堅農業産業化項目銀企對接會上表示,希望全省金融系統站在脫貧攻堅、助推貴州省同步小康的全局高度,聚焦抵押難,聚焦融資難,聚焦融資貴;聚焦風險保障不足,加大金融扶貧的精準性和有效性,為助推貴州省脫貧攻堅農業産業化項目融資做出積極貢獻。

  截至2016年5月末,貴州省金融機構涉農貸款餘額6390.61億元,同比增長19.19%。838個農業産業化項目與金融機構“喜結良緣”,簽約金額345.13億元。(完)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