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杭州兩年交流了3350名教師和校長

2016年08月16日 10:08:04  來源:都市快報
字號:    

  為的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讓市民家門口的學校都有優秀教師

  這幾年,不少校長和骨幹教師在討論崗位變動時,都會提到一個熱詞——教師校長校際交流。

  什麼是教師校長校際交流?根據杭州市教育局的規定,2014年開始,在同一所學校任職超過10年的校長、任教超過12年的教師,需要交流到同一區、縣(市)的其他學校任職或任教,並隨遷人事關係,縣域內符合交流條件的骨幹教師每年參與交流的比例,應不低於符合交流條件的骨幹教師總數的15%。

  杭州兩年交流了3350名教師和校長

  為什麼要搞交流?

  主要是讓市民家門口的學校都有優秀教師,促進師資均衡配置,有利於辦好每一所學校,不斷縮小城鄉、區域、學校之間的教育差距。

  2012年,杭州市選擇桐廬縣率先試點;2013年,上城區成為試點;2014年開始,全面實施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教師校長交流制度。

  西湖區教育局這幾年通過組建“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城區名校輸出優秀團隊,接管幫扶偏遠和薄弱學校,開闢了教師交流的新路徑。城區優質學校選派由校級、中層幹部和骨幹教師組成的優秀管理團隊人員4-8人,到偏遠的學校任職3年,全力幫助受援學校提高辦學水準;同時偏遠學校選派後備幹部、年輕教師到城區學校進行為期1-2年的培訓,培養期滿後仍回原學校任教。

  2015年8月,在西湖區教育局挂職的陸傑通過幹部交流方式,參加公開選拔,擔任周浦中學校長助理。

  “十三中和周浦中學是緊密型教育共同體。這幾年,十三中的支教團隊起了很好的示範帶頭作用,優質的學科資源,比如各類試卷、微課、校本作業等,只要周浦中學的老師需要,都第一時間提供。十三中不少校級領導、名師、名班主任,也是周浦中學的常客。

  “周浦中學學生的各項素質測試,逐漸擺脫原有的弱勢地位,向城區學校靠攏,部分學科已經接近城區學校水準,也得到了當地群眾的認可。”

  拱墅區通過建立學校發展群,進行教師交流。楊曉迪老師,2014年8月主動要求參加教師交流,從拱墅最南端的學校文暉中學交流到最北面的康橋中學。楊老師多次帶領學校教研組長、年輕骨幹教師團隊,到上海等地考察學習,讓康橋中學在課程開發、微課製作方面有了進步。

  在課題研究方面,楊曉迪老師參與策劃的學校《典型性課堂學習範例的研究》和他自己的《初中語文復習課堂效率策略研究》,成為杭州市2016年教研立項的重點課題。

  據統計,2014年以來,杭州已順利完成兩輪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教師校長校際交流工作,今年是第三輪。2014、2015年,全市共交流了3350名教師校長,其中普通教師2266名、骨幹教師773名、校長311名。

  2016學年教師校長交流工作正在積極推進,預計交流人數較2015年又有所增加。

  推進九城區教育融合

  繼續堅持“零擇校”招生政策

  除了教師校長的校際交流,這幾年,杭州市教育局還在其他方面花心思,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2015年,市政府制定了《2015-2017年杭州市城區義務教育規劃配套學校實施項目建設計劃》,將在三年內開工建設105所義務教育學校。截至目前,全市累計竣工16所、開工在建29所。

  推進九個城區教育融合——

  從2015年開始,大江東與六城區實現招生一體化,所有中小學(幼兒園)與主城區學校結成互助共同體。2015年,蕭山、余杭兩區與六城區試行省一級普高雙向定額招生,2016年開始,富陽區與六城區實施普通高中雙向定額招生。

  另外,還鼓勵主城區優質中小學(幼兒園)積極舉辦、領辦、承辦當地學校。小學階段有:上城區天長教育集團到余杭區辦學、崇文實驗學校到蕭山區辦學;初中階段有:拱墅區文瀾中學到余杭區辦學;高中階段有:杭州學軍中學余杭海創園分校、杭州第二中學蕭山分校等重點項目。六城區優質教育資源向三區延伸取得實質性突破。

  義務教育階段還繼續堅持“公辦不擇校,擇校到民辦”的“零擇校”招生政策,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堅持就近免試入學;

  高中教育階段,除集中統一招生外,實行保送生、特長生、特色班、中職提前自主招生等多元升學途徑,並嚴格控制中考試卷難度系數,多年來維持在0.75左右。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