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廣東經濟釋放“洪荒之力” “三新”經濟加速領跑

2016年08月16日 08:13:40  來源:羊城晚報
字號:    

  上半年經濟亮點紛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迅猛發力,“三新經濟”加速領跑,發展動能加快轉換

  羊城晚報記者 馬漢青

  新産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等“三新”經濟加速發展,“三去一降一補”(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效應逐步顯現,經濟結構持續優化……今年以來,廣東經濟呈現眾多新亮點,發展動能加快轉換。14日,接受羊城晚報採訪的知名專家認為,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全面推進,廣東經濟動能轉換的趨勢將更加明顯,推動廣東實現更高水準的發展。

  “三新”經濟領跑

  戴上VR頭盔,客廳、餐廳、廚房、臥室盡現眼前,無論是現代、簡約還是歐式風格,各种家具裝修可以瞬間“轉場”……剛在東莞厚街結束的第36屆國際名傢具展覽會上,智慧家居、VR技術密集亮相,將供給側的製造商、材料供應商、家居賣場、地産商、家裝公司與消費者全方位互動打通,迅速發揮“洪荒之力”,吸引現場數萬觀眾。

  在珠三角,無數像這樣堪稱行業風向標的“新潮”展會,已成為廣東新産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等“三新”經濟加速發展的縮影。

  “廣東加工”加快向“廣東製造”轉變、“廣東製造”加快向“廣東創造”轉變,在數據上也得到印證:1月-6月,廣東先進製造業增長9.6%,高於規模以上工業2.9個百分點,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48.8%,比重同比提高0.7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增長11.0%,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27.2%,比重同比提高0.7個百分點。

  發展動能以新換舊

  “從上面數據,今年以來廣東經濟總體平穩似乎‘波瀾不驚’,實際蘊含的卻是結構轉型和動能的此消彼長,‘新潮涌動’,新的發展動能正加快替代傳統動能。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一步推進,這種動能轉換趨勢會更加明顯,推動著廣東向更高水準發展。”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副院長陸軍説。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廣東經濟轉型、結構調整、動能轉換的諸多亮點,背後正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加速發力。2月底,廣東在全國率先出臺省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及五個行動計劃。

  “三去一降一補”效應逐步顯現。上半年,廣東加快淘汰落後産能,規範有序推進2300多戶國有關停企業出清。6月末,廣東商品房待售面積5664.2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8%。查處非法集資案件235宗,金融機構杠桿率控制在合理水準內。打好降成本“組合拳”,1月-5月直接為企業減負超過270億元。加快補齊軟硬基礎設施短板,穩步推進計劃總投資2.25萬億元、18項重大工程建設。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上月底召開的廣東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明確為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性戰略,並進行了再次動員和全面部署。

  廣東各地各部門正迅速把經濟工作的重心轉到供給側。在中山,“四換”工程(騰籠換鳥、機器換人、空間換地和電商換市)推進實施,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為優勢傳統産業;在韶關,當地正抓緊為發展短板把脈開方,加快與珠三角産業共建;在汕頭,臨港經濟區、國家級高新區(中以科技創新合作區)、華僑試驗區“三大平臺”……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