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精準性提高了、耕地撂荒現象減少了,糧食生産能力提高了……半月談記者近期在湘魯浙皖等試點省採訪發現,各地推行農業補貼“三合一”改革(將農作物良種補貼、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合併為農業支援保護補貼)取得了初步成效。不過,記者調查中也發現,農業補貼改革在推進中也面臨一些新問題。
“精準補貼”直擊痛點
近日,記者來到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湖南寧鄉縣採訪,該縣從去年起調整農業補貼政策,對種糧農戶有了更多扶持。寧鄉縣回龍鋪鎮種糧大戶彭國輝説,他流轉了120多畝土地,今年每畝可以補助100元,整整有1.2萬元補貼,相當於20多畝地的純利潤,“以前大家抱怨説補貼政策不到位,現在都説政策好。”
湖南寧鄉縣是我國推進“三項補貼”改革的縮影。去年5月,財政部農業部選擇安徽、山東、湖南、四川和浙江等5個省份的部分縣市開展“三項補貼”改革試點,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耕地地力和支援糧食適度規模經營。
湖南省財政廳副廳長歐陽煌表示,改革後,擁有耕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民的利益基本不受影響,同時農業補貼領域長期存在的“種多種少一個樣”“種不種田一個樣”等問題開始逐步得到解決。
財政部在其官網發文稱,從第三方(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村政策研究中心)評估結果看,三補合一後,耕地撂荒現象減少了,農民的獲得感增強了。來自5個試點省的10個縣、20個行政村、309戶農民的調查數據顯示,94%的農戶表示接受“三項補貼”改革,而且由於資金一次性發放,提高了農民對政策的滿意度。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