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天價培訓坑有多深:高端是噱頭 保過班不保全過

2016年08月12日 06:18:33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幼童CEO氣質培訓、兒童皇家馬術、中小學“協議快速提分”、考研“VIP保過”、藝考“名校直通”、公考“面試保過”……這些五花八門的培訓班打著“貴族氣質”、“私人訂制”、“高端”、“保過”等旗號,培訓費用動輒上萬元,甚至數萬元。

  眼下正值暑期,各種培訓機構迎來招生高峰期。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毫不吝惜地大把花錢“為孩子創造美好未來”的同時,有誰想過,這些天價培訓“坑”有多深?

  最高收費年年破紀錄

  四年間投訴增六成

  “培養3至8歲孩子未來領導力,使其具備領導者必備的領導力和競爭力。”廣州市東風路的一家培訓機構外墻上貼出了這樣的宣傳標語。工作人員介紹説,該機構招收3至12歲的兒童,課程包括“培養CEO氣質”等在內的多項“開發類”課程。一週1至2次課程,每年學費5萬元。

  廣州市天河區某高爾夫球會在暑期開設了兒童高爾夫興趣培訓班,為期5天,接收3歲以上兒童。一天1000元,不包含食宿。該球會鄧教練告訴記者,培訓內容主要包括揮桿姿勢、禮儀培訓、高爾夫常識等內容,“主要在於培養孩子的耐力和意志力。”

  除去兒童暑期天價培訓外,一些藝考、考研、公考等培訓機構打出“保過”的旗號吸引考生,費用不菲。呼和浩特考生闞梓毅進入內蒙古自治區公務員考試面試後,被中公教育打出的面試“保過班”廣告吸引,花了1.3萬元參加了一週的公務員面試培訓,結果卻沒能如願。

  濟南的藝考生小文,為了能上大學,報了一個自稱“靠譜”的培訓班,説是一定能過,簽保過協議,過不了就全額退款。然而,8個學校她一個都沒有考過。當她拿著那份協議去找培訓學校的時候,“對方各種理由,就是不給退錢。”

  記者採訪了解到,市場中一般的“貴族氣質”培養班,公考、藝考、考研“保過班”等“高端”培訓班費用少則1萬元,多則10萬元。

  多位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私下表示,目前市場上的一些培訓價格太高,且同行間形成了價格惡性競爭,致使市場上的價格一年高過一年,業內用“每年都打破行業最高收費”來形容這種現象。

  近年來,民辦教育培訓市場火爆,但虛假宣傳、坑蒙拐騙、霸王條款等問題凸顯,導致教育培訓類糾紛激增。《2012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教育培訓類投訴1644起;《2016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教育培訓服務投訴已增至2626起。

  “高端”“貴族”是噱頭

  “保過”玩概率遊戲

  從廣州一處沿街寫字樓的後門進入,穿過一條狹窄的貼滿包裝紙的走廊,記者來到位於三樓的培養兒童CEO的“國際”培訓機構。時值週末,記者看到,有幾名幼童在室內獨自玩耍。

  “培養CEO氣質課程”都有什麼內容?一位工作人員拿出課程內容向記者展示,包括以填空為主的思維訓練課、以動手能力為主的模具組裝等。“我們這個課程還是以3至8人的小班教學為主。”而至於如何培養、有何依據、培養結果如何鑒定等問題,培訓機構工作人員則閃爍其辭。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不少類似的兒童天價培訓班以“高端”“貴族”為廣告噱頭,但有些卻並不適合兒童身心發展。深圳市光明新區某馬會今年年初成立,原本是一家供成年人學習馬術的私人會所,如今培養3歲兒童騎士。但教練、場地等基礎設施卻沒有針對兒童做出調整變化,兒童安全堪憂。

  有的培訓機構的主營業務和培訓業務資質“驢唇不對馬嘴”。記者根據廣州一家高爾夫培訓機構的網站提供的地址,來到位於廣州市正佳廣場的報名點,見到的卻是高爾夫球銷售店的倉庫,且名稱與該培訓機構的名稱不一致。

  一些藝考、考研、公考培訓機構宣稱擁有“內部公關”、“獨家人脈”,“保過”被描述成一條通向灰色地帶的神秘通道。但實際上,“保過”玩的是概率遊戲。業內人士説,一個班裏只要有考生通過考試,那麼,高出來的收費就足以彌補沒通過考試的考生的退款。總收益還是比普通培訓班要高得多。

  一些培訓機構還會用報名費“錢生錢”。在天津市某公職類考試培訓機構裏任教多年的王欣稱,只要機構不停業,就有源源不斷的報名費。培訓機構在反覆收款和退款過程中始終都滯留著一大筆“活錢”。她所在的培訓機構超過一半的流動資金來源於“保過班”。王欣表示,培訓機構利用這些資金投資旅遊業、幼兒園、房地産、放高利貸,賺得盆滿缽滿。

  至於那些沒通過的人,培訓機構也不會吃虧,“總要把基本的成本,如基本教學費、材料費等扣除後再退款。”王欣説,“這個過程中,培訓機構始終是贏家。”

  教育成果難以保證

  遊走法律與政策邊緣

  目前,市場上的一些高端培訓教學過程多以“興趣”代替實際學習,有名無實、教育成果難以保證。不少家長反映,報名的時候説得天花亂墜,但實際上,對孩子的幫助效果跟宣傳還是有出入。某馬會教練也告訴記者,一週的時間內要學會馬術不敢下定論,這還是要根據個人的情況來定。

  一些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有的家長認為給孩子報名昂貴的培訓項目是身份地位的象徵,還有一些考生心理恐慌、求安慰、不自信,一些培訓機構正是利用這種心理,推出“貴族”、“私人訂制”、“VIP”、“保過”等噱頭吸引消費者。

  首都師範大學教育技術係副教授方海光表示,“有的家長想培養孩子的領導氣質和團隊引導能力,卻沒有考慮到孩子還不具備基本的反應能力和溝通能力。不顧孩子實際情況培養CEO氣質,顯然有悖常理。”

  儘管一些宣稱“保過”的培訓機構與考生簽訂“不通過即退款”的協議看起來很誘人,但內容卻偏向了培訓機構一方。一名參加過考研“保過班”的考生説,協議中條款涉及要保證多少出勤率、交作業率等,但小班的課時安排非常緊張,甚至耽誤復習時間。此外,還會有相應的定時測驗等要求,列的非常縝密,一項不達標,最後不被錄取的責任就不在培訓班。

  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短期培訓機構需要按照民辦學校辦學資格審批,需要具備相對獨立的辦學場地,具有正規教學計劃和管理制度,滿足消防安全條件等,擁有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等,才算合規。但實際上,一些以畫室、工作室等形式存在的藝考培訓機構,租臨時教室講課的培訓班,遊走在法律與政策的邊緣,處於監管的尷尬地帶。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梁珊建議,報名此類短期培訓班之前,家長還需多了解教育機構的培訓項目,核查教育或人社部門審核的培訓範圍、相關資格證書等,以防培訓機構趁機牟利,給孩子的身心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