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永遠的懷念 習近平在唐山地震遺址公園敬獻花籃回訪

2016年08月10日 16:13:02  來源:河北新聞網
字號:    

  8月5日,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綠樹清池,蟬鳴陣陣。

  刻有24萬罹難者姓名的黑色紀念墻下,擺放著簇簇鮮花。未凋的花朵,頑強地昂著頭。鮮花見證了那一幕。

  7.28米高的紀念墻北側正後方,一片蒼翠的樹林,微風吹過,枝葉輕搖。綠樹見證了那一刻。

  7月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就是在這裡,向唐山大地震罹難同胞和在抗震救災中捐軀的英雄敬獻花籃,並向紀念墻三鞠躬。

  這溫暖人心的一幕,這感動人心的一刻,深深印在社會各界群眾心裏。

  “總書記和我們在一起,心也連在一起!”

  “這是多麼偉大的心意呀!總書記愛唐山,我們唐山人也愛您!”

  “總書記深切悼念24萬大地震罹難者,讓無數的罹難者家屬得到慰藉,讓780萬唐山人民感受到關懷,讓7400萬河北兒女感受到溫暖!”

  ……

  在這段時間裏,街頭巷尾、網路空間,人們點讚、評論、回味,熱議持續久久不息,溫情一波一波傳遞,在燕趙大地産生了巨大的精神激勵,凝聚起無窮的力量。

  緬懷

  ——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這裡有英雄的人民

  2016年7月28日9時55分,晴空朗朗。習近平總書記到唐山視察第一站,就來到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向唐山大地震罹難同胞和在抗震救災中捐軀的英雄敬獻花籃。

  心形的紅掌、綻放的百合,寄託著哀思。花籃上方,垂下兩條紅色緞帶,“獻給唐山大地震罹難同胞和在抗震救災中捐軀的英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 中央軍委主席 習近平”兩行金字,在陽光照耀下十分醒目。

  習近平總書記表情肅穆,緩步上前,仔細整理緞帶,然後向紀念墻三鞠躬。

  這是唐山之殤——1976年7月28日,淩晨3時42分,7.8級大地震猝不及防,城市頃刻間夷為平地。24萬個鮮活的生命音符戛然而止,成為歷史長卷裏難以抹去的悲慟之曲。

  城市毀了,可以重建;但失親的痛,卻難以忘卻。之後很多年,每逢“728”這一天和清明節,唐山街口處處燒紙錢,滿城飛紙灰,整個城市籠罩在悲哀之中。

  在各界群眾的呼籲下,2008年7月,唐山市政府在地震遺址公園內建起唐山大地震罹難者紀念墻。自此,唐山人有了一個悼念逝者、紀念親人、寄託哀思的祭地。

  紀念墻高7.28米,前方的紀念大道寬19.76米,將唐山大地震發生日期1976年7月28日巧嵌其中。

  長達近500米的紀念墻,由5組13面墻體組成,黑色拋光花崗岩墻面上,鐫刻了24萬地震罹難者姓名。

  很多外地人來到唐山,都會專程到紀念墻前觸摸一下,感受那種心靈的震撼。

  今年的“728”,和往年一樣——

  一大早,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來到這裡緬懷40年前逝去的家人和親友。長長的紀念墻下,擺著一排排鮮花。人群中,有拄著雙拐反覆擦拭親人名字的老人,有凝望著紀念墻大放悲聲的婦女,有眼角滴淚默默祈福的青年。

  今年的“728”,和往年不同——

  地震遺址公園管理處主任鄭湘軍回憶説,習近平總書記向地震罹難同胞和在抗震救災中捐軀的英雄敬獻花籃時,許多前來祭奠的群眾看見了總書記,向總書記招手,總書記也向大家揮手致意。

  “總書記説,這次來唐山,主要是看一看這座英雄的城市,看一看這裡英雄的人民。”鄭湘軍激動地説,“總書記高度評價抗震精神,説抗震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讓我深感肩頭責任重大。我們要牢記總書記囑託,把地震遺址公園進一步建設好、使用好,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唐山抗震精神作出更大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向唐山大地震罹難同胞和在抗震救災中捐軀的英雄敬獻花籃的消息,迅速引發網路熱評。

  “當天上午,三分之一以上的微信和微博都是總書記到唐山的內容。”唐山市自媒體聯盟秘書長杜保輝一邊翻看手機一邊對記者回憶,“看著總書記緩步走到花籃前,仔細整理緞帶,深深地鞠躬,眼淚瞬間模糊了雙眼,這一刻總書記和我們在一起,心也連在一起!”

  網友子萱説:“今天朋友圈瞬間被習總書記刷屏了。失去的親人,名字刻在紀念墻上,也刻在我們心裏。廢墟上建起的鳳凰城,更多的是歲月的沉澱和含淚奔跑、堅韌不拔的精神。”

  網友meng12321説:“在這炎熱的天氣裏,習總書記來我們唐山,給40年前遇難者同胞敬獻花籃,這是多麼偉大的心意呀!總書記愛唐山,我們唐山人也愛您!”

  ……

  7月28日上午,張志堯一家7口從北京趕到唐山。40年前的那個淩晨,他的母親和小妹被壓在廢墟下,再也沒有醒來。

  “從遠處可以看到,總書記用心整理花籃上的緞帶,深情地鞠躬,心底不由地涌出一股熱流。總書記是我們的親人!”

  遙送習近平總書記離開,張志堯一家人按輩分排列,站在紀念墻前向遇難的親人們鞠躬、獻花、祈禱。“親人們,我們來看望你們了。而且不光我們來看你們,總書記都來看你們了!如今我們生活幸福,你們安息吧!”

[責任編輯:韓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