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外媒:日本與中國對抗終將處下風 中國軍隊龐大

2016年08月09日 06:20: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參考消息網8月9日報道 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8月7日發表題為《日本的中國困境》的文章,該報駐歐洲記者喬納森埃亞爾在文章中稱,現實的情況是:儘管日本似乎決意與中國對 抗,但是日本人仍然在跌跌撞撞地步入與中國人的戰略競爭中——他們看起來一點都不了解這種競爭,而且安倍首相在日本國內也並沒有就這種競爭獲得必要的政治 共識。

  文章稱,日本重新武裝的野心不再存在疑問。不過,純粹從數據上看,日本軍隊與其潛在對手的軍隊相比仍然微不足道:日本 只有24.3萬士兵,是中國的1/10。日本空軍的裝備數量也不到中國空軍的1/3。因此在每一個層面上,日本都尋求以品質彌補數量。他們暫時取得了成 功。因為儘管圍繞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爭端出現了這樣那樣的戰爭叫囂,但北京的軍事計劃人員知道,中國海軍仍然無法與日本海軍抗衡。儘管日本的技術領先得 到了維持,但是中國軍隊的龐大規模意味著日本遲早會在亞洲退居邊緣和次級地位,並永遠處於中國的下風。

  東京拒絕承認?

  適 應這種次級地位將最終要求日本在思維和行動方面做出巨大的心理改變,沒有跡象表明東京甚至思考過這種適應過程。由於多半可以理解的外交原因,最新的日本防 務白皮書幾乎沒有談及這個議題。但是即便在私下裏,日本領導人和戰略思想家們也更願意尋找每一個藉口來避免回答這個更為重大的問題。

  文章稱,日本並不是渴望擁有可以與中國週旋的既可行又合乎常理且有機會生效的政策——而且通常是白費力氣——的唯一國家:其他許多國家也存在類似的狀況。但是這種困境對於日本更為嚴重和迫切,日本政治家利用欺騙性論點作為處理現實的某種“置換療法”的能力不比任何人差。

  此類無關爭議之一是修改日本戰後憲法以便消除對日本使用軍事力量的限制的必要性:安倍長期以來聲稱,這是日本新防務戰略必不可少的部分,最新的防務白皮書在這一問題上耗費了整整一個章節,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

  但 是正如東京的每一個決策者所知道的,這樣的憲法修訂沒有任何可能,而且也並非必需。因為儘管安倍擁有啟動修憲程式必需的議會多數支援,但作為他執政聯盟一 部分的公明黨在憲法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的問題上不同意他的觀點。日本的大多數公眾也不同意,他們中的許多人仍然熱愛憲法的“和平”條款。但是儘管這會給日本 在未來的對抗中派遣部隊援助盟國的手段構成某些限制,憲法本身仍然給予了日本政府充分餘地來捍衛國家。

  地區聯盟

  文 章稱,日本對當前安全困境的回避取決於與具有類似想法的國家構建聯盟——此舉不是為了遏制中國,而是為了提高中國決策者在考慮任何顛覆地區戰略平衡的最後 較量的情況下將不得不面臨的風險。日本人在這方面一直幹得相當出色。他們加強了與美國的聯盟,擴大了與印度、澳大利亞和許多東盟國家的安全聯繫。他們甚至 改善了與韓國的安全聯繫,部分原因是首爾本身也對中國的地區行為感到失望,但也是因為朝鮮持續的好戰態度。

  儘管如此,日本在解決圍繞其二戰劣跡的歷史爭端方面特有的無能或不情願將繼續損害其全球聯盟努力。不存在化解與中韓兩國圍繞日本殘暴殖民統治、可怕大屠殺、奴役勞工及“慰安婦”的歷史、政治、法律和情感爭端難題的靈丹妙藥。

  文 章稱,不過,日本現在任命這樣一位新的防務大臣是否真的明智?此人不僅因為懷疑上述戰時歷史的真實性而著稱,而且還對1945年審判日本主要戰犯的國際法 庭的法律依據提出質疑。圍繞這位新任大臣的爭議在上周爆發。而就在同一天,一個由日本資助的“慰安婦”基金會在韓國啟動,以期尋求解決毒害兩國關係幾十年 的這個問題。於是,又一個和解的機遇被又一個仇恨的日子所替代。

  日本面臨的戰略挑戰是毫無疑問的:週末在中國海警船隻陪伴下游蕩進入日本附近爭議海域的200多艘中國漁船組成的“小型艦隊”,就完美地提醒人們什麼東西正岌岌可危,以及兩國間的衝突怎樣會在一瞬間突然爆發。

  不過儘管其防務白皮書上的各種表態,日本距離決定自己能夠或者應該就安全挑戰做些什麼還差了一些。安倍還沒有就此事達成必要的全國性一致意見。(編譯/曹衛國)

  來源:參考消息

[責任編輯:郭曉康]